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发想像,培养思维的连动性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像开始的。”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充盈延伸,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吉波 《教育》2013,(9):50-51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劳动顺利开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不难看出,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工作者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求我们对教育对象全面负责 ,全方位提高质量。根据生物课程以形态、结构为主的特点 ,我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联想。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而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 ,其目的是设立想象意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 ,使学生进入角色。如在讲述鲫鱼体形的时候 ,教师可以问学生“鲫鱼的身体形状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展开想象 ,拓宽学生思路。学生答“两头尖、中间粗”。再问学生 :“它的形状跟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相似 ?”由…  相似文献   

4.
发散思维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活动而从已知信息中获取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其思维运行往往祖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内活动,以不循传统,求异创新为目的.这种思维能力的特点是由一点想开去,产生广泛的联想、想象,从而想到一个问题的各个部分,或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科学猜想、科学假说的动力.因此,发激思维的培养对于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一般说来,高中学生的有意想象能迅速发展,能围绕一个中心不断地进行连贯的构思,而且创造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就其对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音乐是一门想象和联想的艺术,在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联想与想象就是写作的翅膀。首先,善于联想和想象,展开思路。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自己感知过的有关事物的印象呈现出来,由这一事物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在相互比较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架起思维的桥梁,使思路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固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训练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从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对过去…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由眼前的某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在举一反三的推理过程中,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联想是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人的情感、意志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联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  相似文献   

9.
1.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体。2.从适应课堂,走到驾驭课堂,到现在的享受课堂,我经历着这样的成长。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课——开启联想之门。我们的想象能力天生就有,刚才大家由我的名字“桂华”想到——生(齐):桂花。师:我由骑自行车双手脱把想到鸟的飞翔。我们看到一个形象,听到一种声音,几乎都会产生联想。据说,青少年的联想能力是最强的。下面,我就出道题目,来试一试大家的联想能力。我画两个图形,你们每个人盯住其中的一个,一边想,一边把想到的东西写下来。附:板书师:可以是一个词语,一样物品,一种情景,一句话,一件事,想到什么写什么。…  相似文献   

10.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超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双翼,各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它们。不少人写文章往往内容空洞,思路不畅,下笔无言,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联想和想象力差。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者从事物的一方面想到另一方面;想象是  相似文献   

13.
周美宏 《教育》2012,(15):57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又超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新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劳动顺利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4.
联想与想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与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联想和想象,就是由一个形象想到相似或相关的另一个形象,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它根据人们对现实的记忆或经验,把事物联想、想象得更加逼真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意境的赏析是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一个重要途径。只有注重对意境的赏析,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欣赏境界,从而增强审美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为理性的认识坚实的基础。引领学生对意境的赏析,使之进入鉴赏的美好境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生发联想,读出画面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的《创作的经验》中写道:“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作家在创作时要捕捉形象的画面。我们在指导学生赏析作品意境的过程中,首先…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拓宽学生思路,锻炼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因此,拓宽学生思路、锻炼创造想象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想象的艺术,它通过节奏和旋律,或叙事,或抒情,让作者情思飞扬,学生的习作也同样离不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习作和音乐均离不开想象的内在联系,把音乐引进习作课,设行话题,巧设情境,把两者联系起来,通来欣赏不同风格、内容的乐曲和歌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想象作者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与音乐对话",在音乐亏损欣赏、体会、想象、习作,把一般学生都觉得是"苦差事"的习作,变成一种自觉要求表达的快乐行为,让学生习作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18.
"补白"是文本解读一个独特的视野,是文本解读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国标本苏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中,留有大量的补白空间,引导学生读出文章背后隐含的东西,挖掘出文章背后的教育价值,结合作者的情感,适时地引导学生猜测、构思,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去补白、延伸、创造……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展现一种流动的美。一、巧抓词句补"空白",启迪  相似文献   

19.
何为联想?联想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了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过程中,把过去储存在记忆中较熟悉的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是一种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