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超绝了     
中国古代有关于“穿墙”的传说,如果这种传说被科学实现.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话.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在看本文之前请你想一想吧!  相似文献   

2.
邵雍的“元会运世”说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对宇宙发展规律的定量研究。邵雍的自然哲学富有科学精神主要是:(1)相信自然界有统一的发展规律,相信人可以认识这一规律,并努力探讨这一规律;(2)他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理性地进行探讨,邵雍的学说和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科学范式”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否定邵雍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精神,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古代“冰燧取火”的记载 我国古代就认识到了凸透镜的聚焦作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探讨“李约瑟难题”的三个基本前提:1.“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2.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3.也要重视研究“难题”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废止中医”言论的再度抬头,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这一本不成为问题的讨论也有升温之势。从科学解释的视角对这一讨论进行重新审视,质疑西方近代科学所谓的“标准”,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无其名但确有其实,提出科学应该是一个与文化相关的广义、一般和发展的概念,是“天下之神器”,而绝非西方之专擅。基于此,本文发挥了非西方形式的科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代借镜。  相似文献   

6.
彭干梓 《职教论坛》2007,(5S):60-64
中国农业教育源远流长,早在4000年前,就有了“农师”制度;设立兼有文化教育与农业教育的学校.比欧洲早1000年。以小规模生产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悠久而发达,但社会却始终落后,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有个怪圈,统治者越是“重农”,农民越是倒霉。今天的“新重农主义”,把大幅度提升国家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与社会保障程度、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方向,与古代的“重农主义”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张辉 《中学教育》2007,(9):58-58
中国人习惯将每年的1月1日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古代“贵壮贱老”胡俗及其成因罗嗣忠,王荷芳“贵壮贱老”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方众多少数民族普遍的社会习俗。然而,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略抒己见,抛砖引玉,尚祈专家和学者教正。一、我国古代“贵壮贱老”胡俗的表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有匈...  相似文献   

9.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诗美体式,在承继中有创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确立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审美特质.对现当代作家诗化小说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小说对世界多元化小说审美格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人称之为气,它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学就特别讲究“气化流行”。本着力于探讨理学的“气化流行”,以阐示“气化流行”在理学中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是世界胎教学说的策源地.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早谕教”,早至生命的胚胎时期即行胎教.尽管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中不乏有缺乏科学根据的论断,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有主观臆测的成分,但中国古代胎教思想中的胎教内容和方法确实也有很多有益的成分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文献的考证,探讨中国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文,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主、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一第12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五德说,原试题如下: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位的西晋应为  相似文献   

15.
李京 《岱宗学刊》2000,(4):71-72
本通过对中国古献的考证,探讨中古代盲人观的认识和态度,指出了中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对眼睛作了科学研究,周朝出现了“盲”的金,春秋时期对“盲”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商朝的盲人可以担任官吏,参与朝政,从事谏议、礼乐等职业,中国古代对待盲人是较为理性、民性、科学的,中国盲教育思想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1在语言科学中,比较研究是这一学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部分。语言的比较研究历史悠久,但古代的语言比较常常是拿某一外语或方言同某一较有“威望”的语言(方言)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要找出语言的优劣正误,当然也有一定的通经致用的实用目的。中国古代就认为语言有“雅正”和“方俗”之分,其他非“威望”语言则被贬为“语不正”。那时的语言比较研究是很粗浅和零散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无论在小国还是在西方,部是自古就有。但是,中西方科学的发展却并不完全一样。 在中国,古代的科学家既注重宏观方面的研究,也注重微观方面的探讨。在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方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这是五种元素。中国的古代科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五种物质,这就是着眼于微观研究,但中国古代科学家认为天体也是存在这五种元素的,所以把五大行星命名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和土星。加上太阳与月亮,这“七”个天体被称为一周或一个星期。这是着眼于宏观。所以中国古代对科学的研究是宏观与微观并举,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温得位 《农村教育》2005,(1):127-127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的“桃符”。史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萘、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所以古代老百姓就有在除夕时画二神在桃木之上,悬挂于大门之外,用于驱鬼辟邪。当时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王安石诗中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后来,后蜀国君孟永在除夕时令人作词写在桃符上面,他还亲自在桃木条上写了一幅对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相似文献   

19.
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有个‘“风”字,它的形象是孔雀。孔雀是一种性冲动之鸟,经常开屏。因此,人们把“风”视作性冲动、性爱。中国古代的媒神伏羲女蜗,就以“风”为姓。《诗经》中的爱情诗就是“风”。后人所说的风疾,有一种就指性病。  相似文献   

20.
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和探讨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宋元时期“读文训练”有其自身特色.对今天的中小学阅读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