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IS对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SPSS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高教统计数据支持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表征高教地区差异的两个指标即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然后进一步利用两个指标因子构造了高教适宜性指标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发展适宜性较好,只有西藏地区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严重不适宜.但在适宜的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青海、宁夏和海南三省(区)高教规模落后于高教质量发展,而其他地区则高教规模先于高教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资源配置和办学质量两个维度,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统计量为样本,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高教规模发展的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治理、文化和质量三大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首先,高教治理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时代主题,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的国家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刻不容缓.其次,高教文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最重要的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涉及高等教育的理念、精神和宗旨等根本性问题.再次,高教质量是高教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坚守课堂教学的育人主阵地和中心地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最后,对高教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代中国高教人面临的两大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只有先成为经济中心,而后才能成为高教中心;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在成为经济中心之前,率先成为高教中心。利用高教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离合规律,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合理规划高等教育布局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只有先成为经济中心,而后才能成为高教中心;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能在成为经济中心之前,率先成为高教中心.利用高教中心与经济中心的离合规律,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合理规划高等教育布局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27日至10月3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福建厦门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高教学会评估分会和北京师大高教研究所共同主办,主题是“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与高教评估改革”。来自国内高校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讨论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多元化问题;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对高教评估改革的影响;探讨了适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交流了各级各类学校在高教评估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五大高教园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从 2 0 0 0年开始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和宁波、温州等地建设五大高教园区 ,通过集中建设一批高校来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本文对高教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园区的规模和投资、园区的功能和定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强国的发展轨迹与经济穷国的落后历史无一不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靠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是河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河南省要建设高教强省原因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建设高教强省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我国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别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80年代中后期,两次改革各有其利弊得失及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两次高教管理体制大改革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别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80年代中后期,两次改革都有其利弊得失及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这两次高教管理体制大改革的历史沿革做了简略回顾,并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求,应坚持科学的管理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目标。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高教管理的含义进行分析,其次探索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教管理的发展策略,以提升高教管理水平,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高等教育质量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中西方高教质量观发现:中西方对高教质量的不同理解,既是高教发展不同阶段的反映,又折射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力量变化.我国高教发展正处在由整体向不同类、群分化的阶段,而西方国家的大学个体开始成为了自身质量标准的制定者;我国目前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最强大力量仍是国家(政府),但学生和市场的声音也已出现,而西方国家不同利益相关者甚至学生个体都在对西方高等教育的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的重要主题.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近10年来,我国高教事业经历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两个历史阶段.在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时期,学者们抱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有所不同,对质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不仅是多元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在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工具性与价值性、结果与过程、现在与未来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与理论要素入手,分析其在引领成人高教建设、解决成教办学过程所遇困难和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成人高教改革与发展应以四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为先导;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须强化三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拿什么赢得未来?认识已达高度一致:质量,质量,唯有质量!坐拥世界高教规模第一,面对国际激烈人才竞争,中国高教只有把质量自觉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才能见得又一番好风景:开启由大变强,提振民智国力。经过长期风雨再洗礼、特别是近些年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有序有幸推进由传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后开始较快地发展起来的民办高教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举步维艰。原因种种,而归根结蒂是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对民办高教事业在整个高教事业中所应占有的份额和发展途径、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质量、民办高校的布局、民办高校的科学有效管理等问题尚未形成共主只,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民办高教事业发展管见。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江苏高教》2003,(3):40-42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高教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引发高教管理全过程的变革 ;为了增强高教管理主动应变的能力 ,本文试图阐释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与当前高教管理改革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进而把着力点放在两个方面 :信息化的高效的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的建立与完善 ;实现人文化管理新模式。最后 ,作者在组织管理学的新进展、专家及教师的参与机制、技术变革的影响等方面 ,对高教管理模式的变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高教领域与产业领域的差异描述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吕津  敬然 《吉林教育》2008,(7):12-13
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功能,同时也是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吉林省高教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规模和就业规模的影响。为了测算吉林省高教服务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高教服务产业各行业的产出乘数及其影响力系数,根据2005年吉林省七所高校459份的调查问卷,对高校在校生因接受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支出的平均水  相似文献   

20.
对高教强省可从两种视角去认识:高等教育的强省;高等教育促进全省的发展。高教强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建设高教强省要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关系,苏南与苏北、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