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是他们争取向上流动的内在驱力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外在驱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的择校行为带来了诸如使农民教育投资额增大、城市学校教育负担增重等诸多现实问题。义务教育是一项公共教育事业,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同等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差距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择校之风却日益盛行。那么义务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禁择令”的失灵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不平衡和优质资源供求矛盾的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平等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在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造成了诸如损害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一反差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优质资源供求矛盾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公平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一要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并扶助弱势以增强弱势群体的选择能力;二要引导择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现象的政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择校收费"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机制深度介入办学过程并交互作用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对转制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由此形成的优质学校的创收冲动加剧了这一现象的蔓延.这使得当代中国义务教育利用市场机制的过程表现出了既有别于历史,又不同于西方的三个方面特殊性,即市场机制出场时间的独特性、启动市场机制动机与目标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特性.新世纪政府必须在增加教育供给、均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市场合理有序的治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慧  龙艳清 《现代教育科学》2015,(4):171-172,100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新政解决择校乱象,但社会和学术界对于择校与就近入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为此,本研究将从剖析义务教育择校权利公平的有限性入手,分析择校制度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揭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义务教育择校过程中的权利爆炸将加剧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最后,提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择校的可能性及具体策略,包括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以遏制非法择校现象。同时,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而最终实现对公平择校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7)
如何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关键词读解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现象严重将导致教育不公平,而教育不公平又将导致社会不公平,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网民认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把所有公办义务阶段学校全部社会化,人事权统归一个部门主管,这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只要做到三个统一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有效消除“择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开展“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等重要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实现均衡。但学校之间在“软件”上的显著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之间的强烈需求产生矛盾,由此也使得择校等现象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非均衡发展策略、教育内部发展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增加、教育管理部门功利主义不当操作造成的."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择校"引发的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择校"为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增加了选择机会.但是也引发了众多的教育问题,尤使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政府的积极姿态和行政干预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可以采取创造足够多的高质量教育机会供给、改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择校"制度、依法治理教育内部不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正确舆论环境等措施,解决"择校"问题,使义务教育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力量异常重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本质上是一个受制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具有约束性的社会选择行为,行为的主体是家庭和学校。而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就为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视角。治理择校问题可采取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子女进行教育机会补偿、缩小教育鸿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平基石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区房热"现象作为曲线择校方式,使名校成为富人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法途径。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杜绝"学区房热"现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确立全面成才思想,树立长远培养意识;完善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法制,重视规范教育市场,打击不良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是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县是河南省贫困县,近年来国家虽然对义务教育大量投资,但像民权这样的贫困县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局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不均衡现象。笔者针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9.
周驰 《文教资料》2008,(4):80-81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存在多大的合理性,这是政府是否应该采取措施强行制止择校而需要首先厘清的问题.全文就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状谈起,归纳了导致择校的主要原因,接着依据均衡发展的内涵,阐述了对择校现象的认识并选取国内应对择校的相应措施加以评述,旨在探讨择校问题对建设和谐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