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2.
夏秀云 《现代语文》2011,(5):120-120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写景文字,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语文教材都选取了这一段文字作为写景教学的典范文章,可见它在语文教育家心中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中的"四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郦道元写三峡四季景色时,没有按"春夏秋冬"的  相似文献   

3.
《三峡》是我国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山水和四季的景物之美,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4.
许群益 《现代语文》2003,(11):27-27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这一“四季说”沿袭多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首先分析课文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教师教学用书》有这样的分析:“作者将冬春两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盛’。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缓;夏水多险,春水富趣。”在《教案》中有两个…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在《三峡》教学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些问题: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参)上说《三峡》根据四季景色不同进行描述,可为何不将春和冬分开写?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次序?等等。实际教学中,教参上的观点缺乏说服力。本文将根据《三峡》所具有的地理性和文学价值二重特点,利用篇章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入选人教版课标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四季说”沿袭多年,然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第3段是这样分析的:“作者将冬春两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盛’。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缓;夏水多险,春水富趣。”在《教案》中有两个板书,也…  相似文献   

7.
师:(书写课题十六:夏梁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在这之前,同学已经做过预习。我们原来学过朱自清的《春》,它主要写的是春天;学过郦道元的《三峡》,它主要写的是秋水;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它主要写冬。在彩色四季单元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夏》。(这是具体可感的开始,把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里边来导入,没有任何套话。既回顾了前几课的主要内容,形成鲜明的印象,又为学习新课找到了一个对比。表面上是新课的开始,暗中却把利用同其他三个季节对比来理解《夏》这篇文章的内容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读懂弄通不困难,可以在学生非常喜欢的趣文《幼时记趣》的基础上,再提升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初中三年,文言文学习十分重要,一定要开个  相似文献   

9.
袁恩吉 《中文自修》2023,(21):50-52
<正>“岁时”一词,语出《周礼》,是“一年四季”的意思。我们所熟悉的郦道元《三峡》,就有学者认为原文应出自《荆楚岁时记》该书记录了楚地四季风物民俗、年间行事,因此后人常用“岁时”来命名同类的书籍或诗词六千多年前,上海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人定居,经过数千个四季更替,上海的先民们也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本期的《历史驿站》栏目,就来带大家看看几百年前拥有上海“户口”的人们,一年间都会参加哪些活动,这些风俗背后又有怎么样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课文回问】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简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脸炙人口的诗文。北魏都道元的《水经注·江水j、李白的《上三峡》《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  相似文献   

11.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中选入了《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是刘湛秋所作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通过"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四季之雨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深情。课文结构井然,语言生动。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雨的四季》为什么不叫‘四季的雨’"。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引发他们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雨的四季》课文结构规整,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2.
音像话“三峡”张连茹高中语文第一册的《长江三峡》,节选自刘白羽的散文名作《长江三日》。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冲程塘、穿巫峡、下西陵的见闻和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但是,学生们对三峡知之不多,缺乏对三峡的感性认识。那么,体...  相似文献   

13.
《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中模山范水的名篇。这篇短文虽只寥寥155字,却写尽了三峡七百里万千景象:峻山峡谷,急湍绿潭,怪柏寒林,悬泉飞瀑,猿啸渔歌……叮谓应有尽有;春夏秋冬,晴霜夜旦,真乃各具风姿。作者用凝炼精美的语言,巧妙清晰的构思状写了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三峡名称最早出自哪里?西晋左思《蜀都赋》里提到:“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冠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峡江的城镇,是在长江水边自然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的古镇,水码头,古街道,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联排的阁楼店居。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写过赞美巴蜀城市青石板路的诗。这是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全景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梳理(一)人文主题定格全景本单元的导语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即四季,从时间上贴合了“全景”理念,整个单元就是横跨四季的全景情境场域。“趣”,可以是《古诗词三首》中作者借助景物抒发心中所感的情趣,可以是《四季之美》中自然景物自身所带来的美趣,可以是《鸟的天堂》中可以引发生命和谐共处哲思的理趣,还可以是《月迹》中追寻月亮足迹的乐趣,更可以是学生眼中对四时景物的一切美好体验……这一单元教材从时间、  相似文献   

16.
片断一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歌曲,并配三峡风光画面] 师:听了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欣赏了这美丽的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_1:我觉得我们的三峡很美。 生_2:我爱三峡,为我的家乡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各自表现手法,同时也将他们不同的表演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想 笔者以为,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读、欣赏和积累。《三峡》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咏自然山水小品文中的首篇。不论从什么角度看,《三峡》都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作者的匠心。通过学习此文,既要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更要使学生领悟祖国语言之美和作者的匠心独运。这堂课以寻找美、品读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三峡》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川美景”。可见,编者将《三峡》纳入富有文学性的“山水文”范畴。  相似文献   

20.
虽然文章开篇是“自三峡七百里中”,其实,这段文字只写了一个巫峡,并不是我们所认识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峡。本选文之前是“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这部分已经写完了“三峡之首”“瞿塘、黄龛二滩”。接着才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是开始写巫峡了。《三峡》之后接着是“江水历峡”“江水又东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