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的一场改革,给地方社会造成了深刻而直接的变化。州县政府对新政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改革的实施与具体面貌。从巴县档案中新政时期州县官员自我形象的构建可以发现,他们努力突出自己在新政中的贡献,通过新政的话语来彰显官声政绩,以获得良好的名誉和晋升的机会。这表明新政在当时成为重要的时代话语,在地方上占据着很高的话语权势,因此影响到地方官员构建自我形象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吴宝晓 《历史档案》2002,(4):100-105
清末新政的起因是多方面的 :对西太后及一些清廷中枢大臣来说 ,实行新政含有强烈的迎合列强的目的 ;对地方督抚来说 ,实行新政的目的主要是救亡图存。以往探讨清末新政的起源 ,往往较多地强调清廷取悦列强这一因素 ,并据此断定清廷缺乏改革的诚意 ,此说不免忽略了庚子事变后地方督抚自身变法思想的形成及其对清末新政出台所起的作用。考察庚子事变后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的关系 ,即可发现在清廷和地方督抚两种因素中 ,地方督抚所起的作用更大。标志清末新政开端的 1 90 1年上谕 ,是部分地方督抚策动的产物。同时 ,地方督抚自身的变法思想 ,也…  相似文献   

4.
丁康  蒋立文 《兰台世界》2022,(2):148-154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进行的最后一次改良运动。新政措施众多,尤以预备立宪最为重要,而预备立宪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地方自治。以往学界对于清末地方自治的研究多着眼于宏观政策层面,对于地方基层尤其是东北三省基层自治研究略显薄弱。该文主要是通过对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的地方自治进行研究分析,来探究清末基层地方自治的筹备以及其在举办地方自治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以及缺陷。  相似文献   

5.
芜湖新政的闹剧可能发生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本轮房地产调控是否松动,不是一座城市能回答的问题自从2012年2月9日芜湖市房产新政公布之后,芜湖市政府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很紧张。此次新政由于对"刚需"进行"免税、补助、落户"三重鼓励,瞬间被视为"顶风作案",而遭到强烈质疑。正当外界对芜湖的"地产新政"议论纷纷之时,2月12日晚,芜湖市政府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智  黄强 《兰台世界》2014,(12):97-98
北宋庆历年间,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挑起了针对改革派的党争,对新政官员作了大规模抨击,最终受到"朋党"、"结党营私"等罪名的累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全部被贬出朝,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奏邸之狱"。  相似文献   

7.
北宋庆历年间,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挑起了针对改革派的党争,对新政官员作了大规模抨击,最终受到"朋党"、"结党营私"等罪名的累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全部被贬出朝,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奏邸之狱"。  相似文献   

8.
清末,西藏陷入英国军事、经济与政治入侵,地方上层长期内斗,西藏社会经济持续衰退,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力下降,十三世达赖与中央关系日趋僵化,清政府决定顺应全国新政大潮,指使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新政,以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9.
清末,西藏陷入英国军事、经济与政治入侵,地方上层长期内斗,西藏社会经济持续衰退,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力下降,十三世达赖与中央关系日趋僵化,清政府决定顺应全国新政大潮,指使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新政,以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0.
内外蒙古是清朝的“藩部”地区,清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形式不同于内地,在中央政府中设理藩院管辖,在地方设将军、都统、大臣直接治理,并以盟、旗作为社会组织形式和基层政权机构,在职的蒙古王公就是清政府统治蒙古地区的各级官员。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0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新政上谕,  相似文献   

11.
雍正时期的差遣使职——观风整俗使,依靠职掌的灵活性对当时常规的地方政治运行机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完善。观风整俗使教化乡民、监察地方各级官员为主的核心职责,辅之皇帝交予的临时性差遣,构成其较为完整的履职体系。该职的设置为雍正帝解决满族统治合法性危机、构建满汉政治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有益尝试,从微观角度为分析雍正一朝官僚人事特征、国家治理原则、皇帝与地方官员关系的互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轲 《当代传播》2015,(1):36-38
在当前的政治传播视域中,一些地方官员的形象严重"脸谱化"或"污名化",而且由于传统政治文化与官方传媒议程设置的双重作用,地方官员陷入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悖论。重塑地方官员的良好形象,需要官员群体开展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去其"标签化",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刘宇 《兰台世界》2023,(5):151-154
辽代金吾卫承袭自唐代,为辽朝重要武装之一。辽代金吾卫分为中央禁卫及地方驻军两种建制,其具体职能有三:一是卫戍宫中;二是仪仗扈从;三是拱卫边疆。金吾卫官员群体以契丹人为主,汉族次之。契丹族出身的金吾卫官员,往往担任要职。汉臣被赐予金吾卫官职主要是作为阶官或荣誉衔,不掌握实际权力。除此之外,金吾卫官阶更多地授予有军功之臣。辽代金吾卫并不全是作为阶官叙资之用,部分金吾卫官员掌握实职且握有军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辅导教师的授课方法也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CAI课件将成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有效组织学生使用CAI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每个辅导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本文结合自身《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应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使用CAI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提出个人看法以求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宋晶 《大观周刊》2012,(41):343-343
本文以美术教学与地方博物馆资源相结合为研究对象,旨在充分利用地方博物馆的美术教育资源,不仅弥补课堂美术课程的不足,也为当地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也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玉婷 《传媒》2023,(16):87-89
以“四全媒体”为框架,构建全员、全程、全息、全效的大众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模式,从思政理念、思政过程、思政方式、思政评价等入手,从教师“立德树人”到学生“德才兼备”,从“课堂讲练为主”到“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利用云平台实现教育数字化,从“单一知识学习”到“动态化综合能力提升”,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培育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崛起的满族地方大吏,历仕南北,督抚一方,以思想开明、力行新政而被时人评论。端方又是近代收藏颇富的大收藏家,藏品涉及青铜器、玉器、石刻、瓦当、古印、书画等等。端方延揽了一大批当时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委托他们将自己的藏品进行整理汇鳊、著录成册,有效地保存和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出现是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于民生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落在实处的具体表现。透视官员直播带货现象的发展逻辑,既有利于优化地方政府网络化执政水平,又为"数字助农"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分析官员带货现象的催因,并对官员直播带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剖析,利于"立体化"审视"互联网+政务"的流变形式,为未来网络政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冉红平 《编辑之友》2013,(12):20-23
教辅新政是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对整治教辅乱象、规范中小学教辅的出版与发行,营造健康有序的教辅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对不少出版社,尤其是涉足教辅出版的地方教育出版社来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面对教辅新政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应对策略,是地方教育出版社当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开设现状和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提出了信息素养类课程的MOOC实例;同时,对信息素养类MOOC课程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激发地方高校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