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和人类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通过对当代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分析,思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内涵在于促进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有机融通,其价值取向在于树立科学的"全面观"和"适应观",促进人自由而富有个性、生动而又活泼地全面发展,培养支撑并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重树大学的本体价值追求为导向的理念创新,以变革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的实践创新,以完善大学的质量观测体系为保障的评价创新,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标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背景中职业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以人为中心、为目的的,它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价值的“工具性”定义与“本体论”承诺之)中突,冲突源于“需要”的直接性、受动性和消费性。让人能够诗意地栖居于经济生活是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乐教的实质是礼乐教育,它的价值是辅德辅政,它的地位是礼的附庸,正是它的地位的不独立性,秦汉以后,终究被主宰它的“礼”所吞没;我国近、现代音乐课程是“洋务运动”以来全面引进“西艺”的产物,既有西方近代以来专业化、智育化的价值取向,又有我国传统礼乐的德育、政治取向;改革开放以后,“审美”作为音乐课程的主导价值才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学.“教育以人为本”,文学阅读教学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这是由语文教育的属性决定的。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人的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以人为价值取向。改革开放30年,执政党的发展价值取向经历了人的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三次大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价值观的继承、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价值取向历经从社会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向、从注重数量到关注质量的转变、从效率优先到教育公平的回归的演进路径,彰显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追求充足、致力保障”的基本特征。展望未来,我国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应以保障相对贫困学生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重要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创新、改进与完善,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统一的。它以生产力标准作为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价值标准;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准则;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的教学评估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一次大检查和大评比,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重要测评工作,也是实现“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的”。一、价值取向规范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标准,价值取向则是人们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活动的统一。它不仅反映了人的主观需求,同时还体现在人们为实现价值的现实活动中。价值取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用途是对于人类活动的定向作用。它帮助人们进行价值选择,认识主体的价值取向使它产生一种“知觉防御”,阻止那些同主体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泉州师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要坚持“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凝聚力量;尊重规律,好中求快”办学传统,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建设开放型、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学。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热点也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高校校园文化热点反映了某一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和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校园文化热点异彩纷呈,此起彼伏。透过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不断涌动和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断调适的轨迹,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调适也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价值的看法与理解,包括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某种价值取向的辩护,是确定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理想与目标的指导性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导性高等教育改革价值观主要是国家主义、经济主义、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后果。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考虑校本主义、生本主义、大众主义和专业主义的价值路线,使得高等教育改革真正成为大学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要在重在建设上下工夫.为此,我们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增强重在建设的紧迫感和时代感;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学习和研究;重在建设更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文论价值取向历经了人性论与人道主义、主体性理论、人文精神以及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文学价值理论的新传统,有着明显的本土特色,这将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文论价值研究的现实起点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程是人们积极干预社会变迁。自觉引导社会生活沿一定方向变迁的创造性社会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自觉的社会变迁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谋划、设计、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复杂社会工程实践。从社会工程思维、社会工程设计、社会工程建设等三个方面。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做了系统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发展,实现了理论维度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功能维度从政治主导到多元协调的立体演进;价值取向维度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升华;世界维度从定位中国发展到寻求国际认同的质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实现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互促互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从教育价值取向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变迁特点,针对专业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专业设置的多元价值取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高校自身个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课程价值并驾齐驱的展现,各种课程价值彼此保持一定的张力并试图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摆脱并超越个人和社会本位从而回归到人类活动中去。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这种应然的价值取向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大学生作为最敏感的社会群体之一,其价值观随之不断变化,依次表现为:权威解构与自我觉醒,改造冲动与自我失落,价值取向的自我中心与价值标准的实用化,价值多元与现实具体。经济发展,文化思潮,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内在成长等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精神与功利等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