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  相似文献   

2.
建设好生态文明、保护好生态资源,必须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以大柴旦翡翠湖为代表的众多旅游资源仍处于初始开发状态,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地开发这些资源,是青海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青海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如何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是我们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的责任与首要.  相似文献   

4.
卞显红 《科研管理》2015,36(6):60-67
论文从城市轨道交通特性与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变旅游边缘区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市场区位、旅游从业人员区位、旅游交通区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用地增加及旅游资源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旅游企业在旅游边缘区集聚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建设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及城市旅游边缘区旅游发展的影响。论文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杭州旅游边缘区发展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存在天然契合的互动关系,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研究了 2010-2018年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滞后状况.计算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显共生关系,虽然湖南省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大致呈上升趋势,且湖南省14个市(州)均表现为耦合度大于耦合协调度;(2)就空间角度而言,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中部向西北、东北部扩散的态势,张家界的耦合协调度最高;(3)从时间角度来看,2010-2018年,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滞后程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程度不断改善,中部地区(衡阳、邵阳、株洲)改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旅游外汇收入的面板数据,采用变差系数、Gini系数、Herfindahl指数、Theil指数研究了1996 - 2009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集聚与分散,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集聚是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历史特征,分散是主流变化趋势;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和旅游资源水平在促进入境旅游经济分散化发展方面具有主导推动作用;而旅游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比重和星级酒店水平阻碍了分散化趋势.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入境旅游业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禀赋、社会和文化遗产的行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列并举,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也考虑到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旅游业要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持。本文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意识、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是随着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应运而生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提倡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辨证统一关系,并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律,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协调,做到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才能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贾铁飞  张振国 《资源科学》2006,28(5):134-139
本文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生态敏感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空间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适宜度问题。文章首先对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与环境适宜度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与界定,然后根据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影响特点,结合研究区的自然和生态特征,运用TM影像与DEM模型,对研究区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等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并运用归一化指数(NDVI)刻画了研究区的植被状况,根据这些指标对研究区进行旅游开发适宜区划分,共划分出3个适宜区和1个次适宜区。在此基础上,就生态与环境适宜度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①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生态与自然环境特点,以最大限度地不破坏必要的自然过程;②在适宜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也要认真评估生态与环境影响,以最大限度减轻旅游开发对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造成的消极影响;③要充分发挥鄂尔多斯市人文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尽量减少旅游资源开发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  相似文献   

11.
产业生态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关键领域.当前,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业生态化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产业生态内涵认识不足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经济社会方法等不足.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利用生态经济理论方法,遵循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复合结构和运行规律,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3个东部超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高速发展伴随的高强度人类活动给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多维生态环境数据,分析了3个超大城市群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4个维度20年来的生态环境演变历程,评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环境政策和举措的成效。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3个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用地稳中有增,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污染排放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实施对城市群生态保护和大气、水及固体废物等污染的防治作用显著。研究讨论了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保护发展对策,为超大城市群后续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陈国阶 《资源科学》1998,20(4):34-40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仪器,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5.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合作重点。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四区三带"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文化生态旅游带,连点成线串起"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区域网,培育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既可发挥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促进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又能破解"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破碎带、经济凹陷区"的两难问题,有效保护"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旅游模式和大旅游模式,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两心四带七板块"的总体目标,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我国林区生态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战略产业。文章提出7项针对性对策建议;(1)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联盟和示范区;(2)加强交通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网络体系;(3)建立"发改协调,林业牵头,多部委合作"的金融支撑系统;(4)共同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国际生态旅游品牌;(5)积极扩大国际生态旅游交流与合作;(6)做好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及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7)加强沿线各个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能力,以期为"一带一路"生态旅游带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诚 《资源科学》2013,35(5):950-957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局协调,可以促进案例区岸线有序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宜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对策,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会展业对当地经济有很强的关联及带动效应,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大城市大力发展会展业。但会展业并不是无烟产业,在办展期间,由于人流、物流的集中,会对环境、能源造成污染;同时在展台设计中的布展、撤展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会展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值得研究。首先介绍了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会展业的必要性分析,然后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会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建设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和持续推进.近年来,云南省经济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态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仍在加剧,人民对环境安全与树立环境保护新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依托优质资源发展生物多样性经济,完善生态产品建设,发展并完善生态旅游,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