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城乡教育保持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它蕴含着乡村学校本土化改造的深意,本土化成为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乡村学校文化在不同时期由于本土化程度不高而不同程度地陷入发展困境。鉴于此,在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要加强乡土性凝练、开发校本文化、健全转型机制、开展创新实验,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提升。  相似文献   

2.
城乡教育一体化对乡村学校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学校要坚持教育的基础性,突出乡土文化特性和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当前乡村学校文化存在着升学的意向追求与现实可能,片面教学与完整育人,移植城市现代文化与传承乡土传统价值,离乡脱农与留乡为农,发展普通教育与提供职业技能的困惑与纠结。乡村学校文化要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筹原则,明确新的价值取向:提高乡村学生基础素质与培养合格公民,培育乡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满足其多元发展需求,服务于城乡教育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文化一体化与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乡村学校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当前乡村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应有的文化担当。面对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乡村学校逐渐迷失自我,陷入尴尬的文化困境。坚持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生态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立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乡村学校一定能走出文化困境,培养出具有文化担当、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4.
当前乡村学校在文化特征、文化氛围、文化追求和文化取向等方面的现实状态与城乡文化一体化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与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文化诉求相背离,其表现出的高期望与高压力的文化危机又与安于现状的文化情结相对立。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以特岗教师工程为切入点,立足乡村学校文化再造与更新,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适应,以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的重大部分,其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重视文化建设,促使城乡教育文化特别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变迁,改变二元发展的文化环境.重点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以共同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为核心形成新文化,并加强文化核心价值的符号表征,利用建筑、服饰、标识、口号、仪式等多种符号使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以强化.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应当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乡村学校在文化特征、文化氛围、文化追求和文化取向等方面的现实状态与城乡文化一体化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也与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文化诉求相背离,其表现出的高期望与高压力的文化危机又与安于现状的文化情结相对立.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着力点,以特岗教师工程为切入点,立足乡村学校文化再造与更新,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适应,以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经历了初步探索、制度完善和转型提升三个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各区之间教育管理机制的差异、一体化管理制度系统性不足、单纯强调资源供给的配置方式等都影响着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持续和有效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制度和资源两条路径推进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即从单一制度主导走向多元制度协同,从强调资源供给走向加强资源转化。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孟繁华  陈丹 《教育研究》2013,(12):40-45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网络组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导向而出现的,它通过城乡学校间的合作和制度化建设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其本质是学校组织的改进与发展,表现了学校由单一组织向网络组织的发展变革。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体现了从单方帮扶到双方共赢的网络合作、从单一学校组织到多个学校组织的网络生态、从学校间联结到学校网络间联结的网络拓展。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网络组织研究可以从类型、分析层面和分析内容三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青少年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领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当在审视农村学校功能的基础上,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教育来推动农村社区发展;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以及农村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不断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撤点并校"造成了乡村文化的断裂与虚化。在"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学校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即捍卫乡村文化地位,维护乡村文化尊严;促进城乡文化共存,警惕城市文化殖民;加强乡村文化交流对话,弥合乡村文化裂痕。实现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需要因地制宜恢复或增设乡村学校、教育政策的适度倾斜、大力开展仪式活动,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制度支持和精神给养。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建设:三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分析了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到的三个基本概念:文化、学校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把文化界定为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传承和追求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语言符号、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的有机体:把学校文化界定为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中一整套的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以及环境特征的有机体;把学校文化建设定义为一种学校文化形成或不断重构的过程.一种整个学校从观念到制度和行为的全方位变革过程,其目的在于更加体现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更好地实现学校组织的社会价值、更加有效地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在对当前诸多媒体将城乡学校捆绑发展等同于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话语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概念、目标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三个理论前提,以此来澄清对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认识,更好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教育部门都在采取相应措施支持薄弱学校的发展,支持农村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然而,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自身的积极性并不见高涨,客观上制约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所确立的乡村学校体系制度框架延续至今,未曾有根本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育的管理体制经历了由县管到乡镇管再到以县为主的体制变革,然而我国乡村学校的体系并没有随之而做相应调整。现有乡村学校体系由教学点、乡村完全小学、中心学校、初级中学构成,中心学校、乡村完全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各自独立分设办学。由乡村社会流动性引发的乡村学校变迁导致这个乡村学校体系难以为继:一方面,由学生资源流动导致乡村学校的小规模化和空心化;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的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因学校体系阻隔而难以流转。因此,有必要打破现有的乡村学校体系,建立以中心学校为学校法人、其他学校为分校、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的新乡村学校体系,以清除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学校体系障碍。  相似文献   

17.
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城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明显差距,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冲突,其中在文化的互动与磨合中,冲突尤为明显,集中表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方式文化等方面,跨越这些文化藩篱对推进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庭参与是涉及学校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问题,家庭逐渐成为学校变革的要素和酵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西方学校管理的主要实践兴奋点,是西方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侧影。不同国家与地区在学校变革的进程中,主要通过在法律权益方面保障家庭参与权、构建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层级框架以及建立家庭参与的组织机构三个层面推进学校治理结构与学校制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针对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提出的,推进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必须从破除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机制障碍入手,这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制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方面学术界还存在较大分歧。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具有三个特征: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城乡教育之间的分割与封闭;优质教育要素资源的单一"向城性"流动。根据这三个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从消除差距方面的制度,消除壁垒方面的制度,保障性制度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式教育进入乡村社会之初,农民家庭抵制新式教育,出现了毁学现象。其后在乡村教育学者和教育政策的推动下,虽然还存在教育不能融入民众生活的缺陷,乡村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走向相互联络与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政策不断推动家校合作,但是社会政治与文化、农村家庭结构、教育管理政策和农村学校发展状况都影响着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的效果。城乡二元背景下,家校合作政策在农村学校的执行受到社会结构制约而不尽如人意,家校关系疏远,农村家长对学校管理与教育参与较少。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具体措施引领,更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进而获得农村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