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教育、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教育有两种展开方式,即形式的价值教育和实质的价值教育。前者属于知识教育范畴,后者属于信仰教育范畴,当然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因为知识教育本身就是在一种信念的预设下进行的,而且知识的接受或改变本身就是一种信仰的确立或调整。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仅要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起来,而且还要坚持知识统一于信仰、知识教育统一于价值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与信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生活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一个自然现象,道德信仰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在当前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复杂条件下,人们信仰的冲突与危机正经历着不断清洗、改造和选择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摒弃错误信仰,倡导唯物主义精神,反对迷信与邪教,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信仰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核心1 .信仰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和追求,并作为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育即生活,但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富含爱、智慧、道德、信仰的生活,因此,教育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看到人、回归人。意味着教育重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教育切实担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5.
现今高校需要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价值教育,依托于思政课方面价值教育培育出更多国家社会真正需求的优秀人才。而思政课实际价值教育其本质上建立在信仰教育以及知识教育两方面,换句话来讲,就是由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共同形成了价值教育,两者缺一不可而又相辅相成。因此,当前众多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在信仰以及知识两种教育之上展现出思政课内在价值。基于此,就思政课价值教育基础即知识教育展开分析,之后对思政课价值教育高目标即信仰教育进行研究,然后探讨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升华,最后阐述思政课价值教育从知识向信仰教育升华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即生活,但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富含爱、智慧、道德、信仰的生活,因此,教育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看到人、回归人。意味着教育重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教育切实担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主体对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大学所具有的信仰意义以及高校德育的信仰内涵决定了高校德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在其现实性上,也决定了高校德育应将信仰教育作为其时代主题。高校德育要走出“信仰危机”和实效性差的低谷,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的信仰教育,突显信仰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实现理性化教育与情感性教育的互动通融。  相似文献   

8.
黄乾玉 《教书育人》2006,(10):37-38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信仰作为人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深层次反思和终极价值目标的追求,对于当今教育科学研究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现当今教育科学研究价值信仰的大众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信仰的绝对性,教育科学研究评价信仰的量化等使教育科学研究陷入信仰危机。要摆脱危机,教育科学研究应确立忠诚的价值信仰,具有行动力的方法论信仰,评价体系的自由信仰。  相似文献   

10.
徐立明 《教书育人》2009,(10):10-11
教育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在关注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不能忘却教育所应有的信仰。教育信仰是对社会发展的希望。面对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重建教育信仰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当务之急,重建教育信仰,需要对教育信仰的尊崇、理解,更需要与教育生活的对话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项以信仰为基础的公共活动,这种信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信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一种形而上、超越性、彼岸性的存在,表达了对人的价值追求、存在方式、生命理想的终极关怀。在工具理性至上、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语境下,知识教育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信仰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导致青少年信仰教育的缺失。对此,我们应当在知识教育基础上拓展教育的人文内涵,开辟由知到智、由智到德的生成路径,实现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教育最成问题之处,也是教师教育最大危机之所在。然而究竟何谓教育信仰,何谓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仍隐而不彰。文章从什么是教师的教育信仰,为什么现时代需要迫切地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朝阳 《新课程研究》2009,(12):183-18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迁,旅行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旅行是一种教育,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在旅行中,人们可以受到各种教育,使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旅行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本文对旅行的生态教育价值、智育价值、体育价值和美育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本质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要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精神信仰,实现个体和共同体在意义世界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所激发的人的精神信仰,它构成的是一种价值追求、理论自觉和人生体悟。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指导下还原给人的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社会世界,一个是自我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将这两个世界统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再有割裂的感觉。它的终极目标是引导人们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沫 《福建高教研究》2010,(1):37-40,43
知识教育和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知识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原生形态,是信仰教育的逻辑表现形式;信仰教育是知识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知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坚持知识教育统一于信仰教育的原则,经由知识教育层面上升到信仰教育层面。  相似文献   

17.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问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职业生活蕴涵了信仰、价值、态度和人性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是高素质劳动者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面向职业生活的人文教育必须以培育主体性为核心,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开展创新。  相似文献   

18.
信仰缺失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多变的社会形势下,有效地实施信仰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信仰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价值是多方面的,作用亦无可替代。而对信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促使学校在推行信仰教育时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找准切入点,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然而在当代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信仰教育处于迷失的状态,倾向于功利化、理性化和形式化,信仰的迷失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教育中信仰的特质,认识到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的形成依赖于人的整体发展,它是一种人的自主追求。并据此反省教育自身,进行旨在实现培养学生信仰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信仰。而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追求,必须把信仰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