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家庭其他消费欠旺的情况下,家庭教育消费却由于各种原因始终保持旺盛势头。因而在如何刺激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考中,许多人自然想到了进一步刺激家庭教育消费的对策,其中有些人提出在非义务教育的阶段公立学校(以下简称公立学校)实行“教育成本收费”或“教育的准成本收费”的政策建议。应当指出,刺激家庭教育消费对提高居民消费总水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关于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实行“教育成本收费”或“教育的准成本收费”的政策建议,却既缺少教育法律依据,又缺少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容易造成人们对政府…  相似文献   

2.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政府职能转换的核心环节。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遵循“市场化”目标模式的前提下又有新变化。中国针对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管理的高度行政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包含市场因素的目标模式。可是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市场机制的重大偏差。为了避免“伪市场化”和“准市场化”的指责.近两年的调整又矫枉过正,出现了抛弃市场因素的另类偏差。这与整个改革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教育与国际接轨。我们认为。调整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是抛弃市场因素。而是要调整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及各自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好一点.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转制”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近几年在各地进行试验和推广比较多的公立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模式。在改革的初中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问题。从公立学校“较制”的案例,借鉴美国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小学悄然兴起的“选择学校运动”及其他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讲求教育的平等教育的效率之间,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根据教育的需求,讲求教育的平等与求与追求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政府教育职权以及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片面认识,促成了现实中政府与公立中小学校相互关系的紧张,在改革中,首先,要根据政府所占公立学校产权的份额,确立相应的产权治理机构,进行公立学校的各项改制试验,其次,可以通过创制、改造和剥离等方式建立“中介性机构”,减少两者的直接冲突,并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最后,要淡公立学校教师的“身份”,消除其特权,使其仅仅作为一种专业人员,服务于学校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化浪潮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对公立学校的办学机制进行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教育,以应付社会各界的频繁质疑和缓解不断飞涨的教育经费的压力。于是,许多新的办学新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契约学校最为引人注目。这是提倡竞争,吸引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办教育的一种公立学校私有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美国私立教育的悠久历史中,富于各种戏剧性的变化。19世纪早期兴起的公共学校运动(common school movement),标志着教育决策权力从私人向政府的重要转移。私立教育与公立或政府教育并存的情况,在政府与私人存在较大张力的情况下发展非常艰难,一些学校因此被社会淘汰出局。到现在为止,公立学校保持着在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资源优势,但是私立教育仍将适度增长,从而满足希望获得比公立学校可能提供的更多或不同的教育需求。私立教育不仅仍将是公立学校的有力竞争对手,并且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积极动力,同时还为那些与主流社会不同的宗教或教育理念者提供安全保障。私立教育作为社会的公共机构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公立学校民营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民营化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改革趋势。西方国家公立学校民营化的推广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且具备多元化的模式类型。用市场方式重建的公立学校制度将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别,公立学校民营化也存在许多限制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裴直 《教学与管理》2006,(11):35-37
英国有句法谚:“没有救济就谈不上侵权”(There is no wrong without a remedy)。公立学校的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特殊的专业人员,既拥有宪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具有教师法赋予的特殊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遭到侵犯,就需要对其救济。目前,我国政府对教师侵权的救济有两个渠道,即诉讼救济渠道和非诉讼救济渠道。这两种渠道相比较而占,诉讼救济的范围比较广泛,却仅限于法院这种单一的司法机构,而且救济的成本很高;而非诉讼救济比较灵活,可救济的机构也比较多,更加便于公立学校教师采用。然而,我国当前的非诉讼性救济渠道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救济方式不足。尤其在我国实施教师聘任制以后,公立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师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因此,更需要完善的非诉讼性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度,私立中小学按政府资助与否分为两种,即政府资助性私立中小学和非政府资助性私立中小学。对于前者,政府常常资助95%以上,但是,这些受政府资助的私立中小学却不能收取学费,也不能自主招聘或解雇员工;同时,政府为这些员工提供和公立学校教师等同的工资。事实上,这种私立中小学是一种准公立学校。它与公立学校的唯一区别在于学校经。  相似文献   

10.
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退出公立学校重返私立打工子弟学校,即“退公返私”,形成了与主流诉求不和谐的现象。原因主要包括:一、公立学校高收费与进城务工人员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立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原有教育水平与现有教育教学进度的不一致性。因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真正地适应和融入城市公立学校,做到“留得下”、“学得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