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TBB等资料分析2020年10月4—6日在林芝墨脱一带出现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稳定的天气尺度系统是此次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500hPa中高纬地区深槽的稳定维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伊朗高压的稳定,高原位于两高之间的低槽区,形成了高原西部稳定少动的高原槽;100hPa南亚高压呈带状,高原处在南亚高压中心偏北强分流辐散区,同时200hPa高原位于高空急流右侧强辐散区,高层稳定的辐散条件产生抽吸作用,加强低层上升运动的发展,并建立深厚的湿层;700hPa高原南部一直为西南风或南风,源源不断的向高原输送孟湾水汽,有充沛的水汽条件。4—6日TBB云顶亮温在-30℃左右,此次强降雨过程在TBB云图上没有明显的指示意义,造成墨脱强降雨的云系为对流云团的边缘云系,且主要影响强降雨的云系来源不同,加之雅江大峡谷河谷地带的三面环山的地形作用发生了强降雨。此次过程的水汽条件较好,湿层较为深厚,墨脱处于高湿区;中低层的相对湿度一直在90%以上;比湿500hPa以下为5 g/kg以上,其中850hPa的比湿达到了12g/kg。再从动力条件分析,从垂直速度图上发现低层850hPa至500hPa均为负速度的上升区,其中5日墨脱一带500hPa垂直速度最明显,说明有很强大的上升运动;加上散度场很好的高低层配置,为此次强降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4—6日假相当位温变化趋势较一致,墨脱一带为高温高湿区,跟水汽条件结合发现该区域为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构成了层结不稳定,易触发强对流天气,为强降雨提供不稳定条件。在稳定的环流背景下,满足了三个强降水的条件,加上墨脱地区的天然地形很有利于形成降水,促成了此次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常规观测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2年3月5日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伯利亚冷涡,而蒙古低槽、暖湿切变线是这次大雪的触发机制,整层湿层深厚,低空急流的建立为大雪提供了很好的水汽辐合条件,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大雪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应用加密自动站及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形势场变化、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2012年11月3日~5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是产生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冷涡外围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槽、低空急流、850hPa暖切变以及地面气旋是暴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雪天气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天气发生时,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形成强烈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和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锡林郭勒盟上空的低值系统和地面气旋得以维持和加强,偏南、偏东低空急流将南海、渤海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低空急流的建立提供了强降雪所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5.
"菲特"在浙江引发了全省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本文主要是通过NECP资料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台风暴雨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从环流形势来看,暴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台风环流造成,第二阶段由残余低压环流和冷空气共同作用而引发;(2)暴雨水汽来源为副高南侧的东风急流,"丹娜丝"的存在有利于较强水汽通量的维持;(3)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分布有利于"菲特"强度的维持,暴雨中心辐合辐散交替分布,近地面辐合的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4)弱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低层能量锋区的加强,促进降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MICAPS系统所提供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1年8月11日发生在日喀则市区的短时强降水、雷雨冰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动力热力条件、地面气象要素的响应变化、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特征作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区域,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原切变线,孟加拉湾热带低压外围云系所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给强对流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物理量场、地面气象要素、卫星云图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何振伟 《大众科技》2010,(5):107-108,71
对1979~2008年共30年105次河池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发展物理机制,所处的地理位置,未来移动方向与暴雨天气关系密切。主要环流和影响天气环流系统:是夏季季风、西太平洋副高,高空槽、地面锋面、切变线、西南低涡、台风、辐合带等。暴雨多是季风影响和中低纬度季节性环流转换和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14)
对2012年6月17至18日杭州、绍兴和宁波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两槽一脊,西风带为"双阻型",且冷空气活动强盛的大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中北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4日~6日我区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物理量、卫星云图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压的加强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使环流径向度加大,咸、里海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位于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明显南压到沿江,印度半岛低压云团加强北抬,为高原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400hpa增湿明显.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高低空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8月9日青海海南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特点是强度强,站点分散。(2)过程发生于南亚高压控制区域内,强降水发生在200 hPa高空急流右侧,配合500 hPa副热带高压北伸、700 hPa低压系统及地面辐合线,垂直运动旺盛;500 hPa湿区叠置于地面显著湿区上空,过程水汽充沛。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与干线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3)从物理量及探空资料分析,台风“木兰”北部偏东气流为高原东部提供水汽输送,探空可见湿层深厚,上干下湿,层结不稳定,满足对流天气发生的水汽条件及不稳定层结条件。垂直运动深厚,较强的动力抬升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在垂直方向的输送。并且垂直速度和散度随时间的变化与短时强降水的起始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从雷达回波可见此次为暖云主导型的对流降水。对流云系长期维持造成了共和、兴海、贵南区域的短时强降水,而贵德区域短强则是因为云系不断经过形成“列车效应”。径向速度均存在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分析结果对提高海南地区短临预报时效和预报预警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4日~6日我区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物理量、卫星云图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压的加强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使环流径向度加大,成、里海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位于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明显南压到沿江,印度半岛低压云团加强北抬,为高原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400hpa增湿明显。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2017年8月7日~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期间呼和浩特市城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这两天的过程均属于高空槽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不稳定的层结条件、较好的水汽条件、明显水汽辐合抬升、地面辐合线的触发机制、较大的不稳定能量等是激发此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在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发展与移动路径与降水落区、量级也有很好的对应作用,尤其是,雷达回波速度场的辐合辐散特征对于未来的降水的趋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短时临近的预报上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这些指标能够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方面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5年6月22日南昌市出现了全是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积劳、内涝。这次大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东移、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中,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低层强的暖中心位于南昌附近,一方面使得温度锋区紧邻南昌,另一方面使得中低层垂直温差很大,是造成南昌多个时次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环流背景下,结合是天气实况、区域自动站资料和Necp Grib2再分析资料,对6月22日南昌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总结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征,为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19~20日发生西藏南部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对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原南部区域性大到暴雪过程500hPa环流形势为南、北支槽型,北支横槽底部偏西风携带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与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辐合抬升,形成降雪天气;南支槽及其槽前西南暖湿气流是产生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于南支槽强度较强和稳定维持,槽前强盛的西南气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有利于大到暴雪暴雪天气的产生,落区主要位于南气流移向的左前方(高原南部);高空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抽吸作用加强,有利于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也有利于南部强降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23日出现在甘肃省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副高、500hPa的高原槽、700hPa的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CAPE、K指数和抬升指数反映,强对流落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但由于CAPE值不是很大,70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也不大,因此相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不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出现,只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强对流落区的中低层水汽充沛、湿层较厚,低层具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700hPa的切边线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中低层的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出现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降水天气影响系统分析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次降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由于欧洲中心的风场预报的偏南风较强,水汽输送条件比实况好,且辐合程度较实况偏强,强辐合中心在锡林郭勒盟上空维持24h,导致预报时考虑的各项均符合大雨预报的条件,从而使得预报失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6月21日锡林郭勒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高空横槽和地面低压配合、切变线的触发、偏南水汽的输送以及高层辅散、低层辐合等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受高空冷涡和低层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017年7月5日~6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卫星图像资料、新一代降水雷达观测资料等,对本次中南部偏大的暴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中低层的水汽充足,同时有西南急流不断输送补充水汽,850hPa的切变线影响呼和浩特地区,动力辐合与水汽同时配合,使6日08时前后降水持续偏大。地面场上存在气旋,有明显辐合,呼和浩特南部存在明显的地面辐合线,有利于降水的辐合加强,致使呼和浩特地区中南部降水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