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谭楚子 《图书馆》2011,(2):12-19
悬置政治-社会层面"不可抗因素"不论,20世纪80年代末以降并迄今方兴未艾,出版、印刷等传统纸质传媒式微,电视、数字、网络等新兴电子传媒汹涌勃兴的同时,介入公共话语、充当社会正义良知代言人的知识分子日渐退隐最终逍遁于无形,之后来者自觉演变分化为学院知识分子和媒介知识分子(或称电视知识分子),即本质上规避道义担当、抛却社会责任的所谓"知道分子"。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版、印刷传统纸质传媒与电视、数字、网络等现代电子传媒分别构成了知识分子文化与知道分子文化的重要形式表征,由此揭橥凸显了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意义层面长期以来被繁茂芜杂的技术细节所遮蔽着的一个重要事实:纸质印刷文本不仅为知识分子提供了言说空间,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建构起了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立场;以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为己任的公共图书馆,实乃当下"后知识分子时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承最具操作可能的重要途径。今日知识分子公共话语集体失语,民众趋之公共图书馆寻觅精神家园,寄望其能肩起道义担当,引领崇高价值。因含此内在独特天然优势,公共图书馆确具民智启蒙、人文引领等道义担当之可能向度。藉此,热闹经年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再只是驻足于浅表意义层面上的应景运作,而终于找到了自身赖之安身立命的真正魂魄;同理,沸沸扬扬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等大而无当之类空泛的理念讨论,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真正的精髓或归宿。  相似文献   

2.
陕西卫视的人文谈话节目<开坛>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她曾先后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2003年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谈话节目之一"、"2004年度中国,"播电视学会科技教育节目奖科教栏目类三等奖"、"07/08/0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等殊荣,在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氛围与被收视率异化的传媒生态中独树一帜,以主动担当传媒责任,积极传播民族文化,勇于开拓公共空间的魄力显示出了卓然不群的独特气质.  相似文献   

3.
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本文从这一视角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划时代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浅谈他身上具备的"公共知识分子"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图书馆界对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追求为背景,旨在考察现有乡镇图书馆建设所依据的"乡镇图书馆"意义(meaning)及其对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影响。该研究按照话语分析的思路,审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出台的10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文本和四个县级行政区划中12个乡镇的图书馆服务。研究显示,我国涉及乡镇图书馆服务的政策可以分为三类:基层公共文化政策、乡镇综合文化站政策和图书馆事业政策。它们包含的乡镇图书馆相关陈述隶属于两大话语体系: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和世界公共图书馆话语。前者将乡镇图书馆等同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并将其排除在公共图书馆范畴之外;后者将乡镇图书馆界定为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服务网点,将其视为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本研究分析的三类政策中,基层公共文化政策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政策同属于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图书馆事业政策则杂糅了世界公共图书馆话语和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话语的陈述,表现了它试图调和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努力。本研究调研的12个乡镇(包括5个已经开展总分馆体系建设的乡镇)都是按基层公共文化话语建构的乡镇图书馆意义(即"乡镇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公共图书馆")在打造乡镇图书馆服务。本研究认为,这种意义及其实践无法产生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是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瓶颈。  相似文献   

5.
印刷传媒——从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到网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君 《传媒》2001,(7):22-25
一个幽灵,一个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幽灵,在印刷传媒的头上徘徊.这个幽灵,踏着20世纪互联网技术兴起的风浪,啸聚了"新媒体"、"网络出版"、"个性化印刷"、"eBook"等各路英雄,笑傲江湖,直问:印刷传媒红旗能打多久?面对这个幽灵,传统媒体盟主--印刷传媒,也不仅频频自问:印刷传媒的出版技术方向何在?这个问题,几分惊心,几分尴尬;几分尖酸,几分深刻;几分无奈,几分急迫……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和技术普及,导致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发生转型,使得整体上中国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化的媒介知识分子形象。其中,电视知识分子即是近年来被批判的主要群体之一。电视知识分子通常与电视媒体结成"共谋"关系,因此缺乏就公共议题独立发声的诚意和普世情怀。结合中国目前的传媒体制及政策,电视谈话节目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章旨在通过对凤凰卫视已开播十余年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进行案例研究,从电视知识分子和媒体各自的角度探讨如何重建电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古籍文献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纸质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古籍保护工作质量。文章简要阐述了古籍保护体系的构建意义,结合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提出从制度层面、标准层面、平台层面和联盟建设层面搭建古籍保护体系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余越  李名亮 《今传媒》2012,(9):20-22
微博因其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正吸引一批知识分子以微博意见领袖身份,参与到公共话语权中。但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让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显性。为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充分利用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并借助微博,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韩寒成名10年间,先后被媒体贴上不同的标签:从"叛逆出轨的偏才生",到"80后不负责任、率真狂傲的代表",到"敢于担当的80后",到"舆论领袖"、"公共知识分子".标签变更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的拉锯战.  相似文献   

10.
依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本刊《卷首语》 2012年先后阐述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与出版担当、出版坚守和出版使命的关系.文化与出版的关系是一个经典命题,还有许多方面例如文化安全与出版导向、文化资源与出版力量、文化繁荣与出版精品、文化振兴与出版立人等,既可以在理论层面又可以在实践层面作全面深入的探讨,以充分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姬蕾蕾 《图书馆》2021,(1):99-10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个人信息的保护架构无法全面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从公众对信息敏感度的感知差异性以及企业经济成本的角度而言,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区分保护有其必要性。面对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敏感信息带来的挑战,应该完善法律体系,从以下几点着手:对个人敏感信息范围的界定应采取静态列举与动态情景相结合的综合考量方式;更新现有的信息保护机制;强化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媒介与受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受众对传统媒介的疏离 众所周知,很长时间(至少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统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始终是扩张——即获得越来越多的受众,堪称欣欣向荣。但最近,事态开始朝相反方向演变。有数据显示,从1955年到1985年的30年间,美国受众对电视的接触时间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从每天每户平均不到5小时发展为超过7小时)。但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资源之一,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电子时代的馆际互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ILL(Interlibraryloan)即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论述了新信息技术环境下 ,ILL的意识、基本组织方式、模式、服务、人员配置等方面的新特点以及ILL对图书馆馆藏发展的影响 ,并对我国图书馆界ILL的开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开展营销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图书馆的营销方式和图书馆服务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阐述了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学科地位是由信息时代特征、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知识经济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更新观念、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应有的作为。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缩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时代缩微技术仍存在的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缩微技术在我国部分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的应用发展状况并着重论述了网络时代缩微技术发展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用户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彦新 《晋图学刊》2003,(3):15-17,34
图书馆用户教育正在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用户教育的统一规划与实施;重视用户教育的评估与研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用户教育队伍,努力提高用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