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成洁 《职教通讯》2012,(3):10-12,38
结合五年制高职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区域、学校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角度,分析了基于课程能力建设的五年制高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提出"加强课程能力建设,合理架构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使教育价值蕴含于课程内容、彰显于课程实施"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课程。它由"以校为本"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构成。"以校为本"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或选用适合学  相似文献   

3.
李姗姗 《教书育人》2013,(21):84-8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学能力关系着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课程意识"预设"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发生并内在规训着课程意义与价值的实现。因此,课程意识成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与优化的重要途径。一课程意识的教育诉求长期以来,囿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鲜有完整的课程意识,多以教材意识或教学大纲意识为主,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对分离的个体,前者是教材、教育目标的文本性表达,主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制度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充满创造性的专业人员。教师专业以一定的排他性能力为基础,这些排他性能力是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笔者分析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教育制度的知识基础,认为教师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知识能力,即教学规划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发展的制度结构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 教育知识和能力训练",即在宏观组织方面把专业知识和教学规划与课程开发的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这种制度结构是建立在我们对知识的现状、社会的要求以及文化价值观念转变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UIC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表现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计划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模块划分体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要求、课程设置趋向给予学生越来越多的课程选择自由、实践教学注重个体能力的建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此为鉴,提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打破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在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基础课程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化建构,实现教师教育的特色化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职业行动能力的教育.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也不例外.要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首先树立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观,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相得益彰的系统的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课程体系.从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及评价等方面,以"应用写作"课程为例,具体阐释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课程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推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生长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利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奠定国民精神的“根底”;开发形式多样的语文校本课程,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努力创设和谐发展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制度保障,让课程充满生命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等菊 《教育探索》2007,71(10):140-141
目前,订单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发展依然期待一种适用、可行的"活课程",即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借鉴国际"双元教育"的先进经验,引入和谐课程文化,在PESTLE分析基础上,确定学生专业能力主线,构建课程SMART目标,再通过教师课程行动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并建立相应的"以能为本"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对普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开发出"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自评问卷"。通过该问卷调查了543名普通高中教师,对不同性别和教龄的教师进行了专业发展能力的评价,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评估提供了常模,为精准实现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培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42):165-166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主要目标指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新型公办园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幼儿园课程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心,在当今学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游戏化课程、生活化课程以及探究式课程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流。无论是何种课程,都经历了借鉴国外课程理论的阶段,转变为注重本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开发课程资源。探究式课程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幼儿园课程提出的要求,注重"以幼儿为本",将课程研究从"文本"转化为"实践",从"接收"转化为"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幼儿主动、深度学习的能力。探究式课程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  相似文献   

12.
高职"素养工程"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的能力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注重提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基本目标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主导思想的学生工作能力、以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和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与开发能力为目标,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将该课程的各知识点按照能力培养的目标制定能力矩阵,旨在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职业教育隐型课程进行文化解读,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中的学校文化;职业教育隐型课程中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大众文化与职业教育隐型课程的功能。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意义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个体发展过程中需求多样化的体现;教师实现个体价值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有新的教育理念,要达到新课程的预期目标,必须加强对教师的课程理念、综合课教学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实现分科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1):168-169
目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推力,在职业能力视域下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可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本文主要通过树立先进课程开发理念、科学定位课程开发目标和角色、突出课程开发职业能力特征、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积极思考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开设了校本课程——多元文化欣赏,并对此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致力于传播文化并整合多门学科知识,让学生终生受益,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多元文化欣赏课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个体的差异和多元,以不同的文化为内容,以多媒体传播为介体,立足欣赏,试图通过对话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中体会"差异的美丽"和"多元的丰富",从而理解和包容异种文化.同时,试图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选择,让学生在文化比较中学会理解、尊重、包容,体现不同而和,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喜好选择影响自己后续学习、生活、工作的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里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卓越教师培养是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主题,以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为目标.本研究针对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上,着眼提升体育专业品质信念;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体育理论实践融合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上,重视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以适应基础教育体育变革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兰先芳 《高教探索》2008,(2):103-105
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关键要解决的是职业性的问题,即应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出发来确立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起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改变传统学科教育课程占高职教育主课堂的现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而课程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向.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 "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已凸显不足, "能力本位"的各种课程模式尚不成熟,构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