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默会知识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默会知识的概述 ,认识到人类存在着有“谱系”现象关系的两大类知识 :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论述了体育知识兼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特点 ,进而论述了广义知识论中体育教学的几个特征 ,提出了重新认识体育教学过程理论的必要性 ,阐述了默会知识理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外语词汇习得往往局限于简单的单词量的堆积,学习效率较难得到保证。默会知识理论为外语词汇习得方法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熟练使用默会知识的外语词汇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中集中意识和辅助意识的转化,调整、平衡对词汇量和词汇定性知识的关注,从整体把握部分,让已经掌握的词汇知识以节点的形式相互联接,形成贯通的词汇网络,从而有效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本文从引入默会知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默会知识对外语词汇习得方法的有效改进,探讨了默会知识与接受词汇知识和能产词汇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默会知识理论对外语词汇习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各种特征都表明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离不开对默会知识的深入研究,同时,默会知识也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多启示。从默会知识的角度,可以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更好开展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课程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为立足点,从孔德"实证主义"、波兰尼"默会知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实证主义"、"默会知识"哲学观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内隐学习等心理学流派与课程的关系;德育的特殊性等角度入手,探析了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源头。从不同方位、不同纬度对高校德育隐性课程作了梳理,以期通过本文的梳理,加深对隐性课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从而对德育工作的实践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连河 《阅读》2014,(Z7):48-48
<正>在小学阶段,必要的语文知识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像语法、修辞等较为枯燥的知识该如何去教,如何取得实效,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直接拿一勺盐给学生吃,他们断然会拒绝;倘若把这一勺盐放进汤里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可有效提升学生默会知识能力,并为其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盘活社会资源。而保障制度是现代学徒制运行的基础。因此,本文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方面探究影响保障制度构建的因素,并得出需要构建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校企合作正式制度、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程开发质量保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写作与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加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一、多积累在作文讲评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很多知识都觉得很陌生,对于一些名言俗语更是一问三不知。如果学生没有积累一定的写  相似文献   

8.
语文案例教学是教师利用案例形象地说明语文知识,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活动。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质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案例教学可分为精选案例、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揭示案例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选用案例是语文案例教学的核心,分析案例是案例语文教学的关键,应用案例是语文案例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转换艺术”?所谓的转换艺术,是把语文知识转化成音乐、美术、雕塑、表演等艺术;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其他艺术,让学生在和谐的艺术享受中接受语文知识;具体讲,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把文学艺术转换为音乐艺术.在学习中,整天“疲劳战术”免不了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但对于音乐、体育、舞蹈、游戏等则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部分语文课文的学习可转化为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中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六年级语文十一册中的《小音乐家扬科》,十二册中的《塞下曲》、《前出塞》等课文可编一些曲,把课文或古诗中的句子作为歌词,配合演唱来教学.(2)把语言艺术转化为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喜爱美术,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明目张胆地画图.教师如果用生硬的办法,让学生停止作画,就会挫伤学生的尊心,连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失去.如果老师能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它转化在语文教学中,岂不美哉?例如:小学语文九册中的《晏子使楚》这篇课  相似文献   

10.
大众化后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破”与“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确立终身体育、默会知识、多元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在此指引下,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目标制定的片面性、教学内容选择的固化、教学模式运行的单一化、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的“破”之现象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落实终身化的体育教学目标、合理确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自产生以来就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之中,形成了多种观点,并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建构主义。本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及建构主义对知识的观点进行了疏理与分析,并从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默会性、复杂性等方面阐释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知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徐建威 《阅读》2014,(40):17-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14.
华丽 《阅读》2014,(44):16-17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是很有学问的。作为教师,脑海中首先要浮现出一幅完整的知识框架图,要有大语文观、大视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觉性,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将阅读和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好。对学生来说,兴  相似文献   

15.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而且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好比是一台戏,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调动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中,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有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这些都不是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那么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并以此就教于广大同仁。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于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熏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能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以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落实和践行新课标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大观念作为一种跨文本、跨主题的思考和连接方法,能在语文学科中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通过整体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大单元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语文研究性阅读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掌握学习规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课前研读预习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强调的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所以,重视课前研读预习学习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也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造成精神紧张。语文教学除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