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代是中国神话再度活跃的阶段,是其传播流变的黄金时期。在汉代,一些神话完成了由神话到仙话的飞跃发展,即有些神话首次出现仙话化的表现;一些已具有仙话化倾向的神话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强化。汉代神话仙话化倾向主要是受神仙方术思想的直接影响和神话载录者的侧面推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杨婉玲 《考试周刊》2013,(31):20-20
<正>牛郎织女神话不仅是中国古代婚姻的美谈,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模式和礼教对人性、人情的束缚,体现了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鲜明特征。一、牛郎织女神话的产生与发展牛郎织女神话初创于先秦时代,至汉代已经有了较为生动的故事情节,汉代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形成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有《东飞伯劳歌》古辞,有"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  相似文献   

3.
汉代之所以为神话传播的黄金时代,其成因有:汉统治者为汉王朝取代秦王朝寻求理论依据.把宗教神学信仰和灾异说视为建立和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汉代小说的生成和发展,为神话传播提供了适当的土壤.神话借助于小说家书在汉代寻找到了新的传播媒介;汉赋的勃兴得力于以神话为文化特征的《楚辞》.反过来.汉赋对神话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择用又促使神话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羿神话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羿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从开放的角度对羿神话所隐含的文化意蕴作深入的剖析,很少从纵向上对羿神话发展、流变及展衍情况进行梳理与考察,没有从整体上挖掘羿神话在文学、美学、主题学等方面的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主题学角度探索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其展演情况作整体梳理、注重道教神仙思想对羿神话的渗透和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汉代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气奢侈欲望。汉代建筑规模宏大,气势豪迈,既为了凸显了天子的神威,也是为了达到长生不死、成仙的企望。因此,在汉代建筑艺术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相似文献   

6.
汉代牛女神话世俗化演变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是牛女神话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在汉代,牛郎、织女形象不但被凡人化,而且被生活化、劳动化和情欲化。牛女神话直至汉代,才真正以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恋的坎坷经历展示了令人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世俗化发展、演变的历程。而两汉时期的文化整合,汉人“天人”相应、相感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观,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然宇宙观的世俗化和人文精神的天道自然化,是导致牛女神话世俗化发展、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中国神话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批神话学者的努力探索和辛勤耕耘使中国神话学成为人文科学领域内一枝独秀的现代学科。对神话史和神话学史的研究属于该学科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神话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新时期涌现出的神话史和神话学学术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概括,力图清晰描绘出该研究领域三十余年间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岩 《小学语文》2011,(6):25-26
新中国成立以前,一大批作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中外神话,他们的研究为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当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思想界“寻根”文化浪潮的勃兴,神话学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元的繁荣局面,袁珂正是当代中国神话学研究进程中一位成绩斐然的神话学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发源和民族精神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从中希神话的流变、神人形象、对神的态度以及神话体现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其导致中西文化和文学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各族神话研究成果分布于世界各国,未有及时的中文译介,因此,一些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就很难利用这些研究资料。从时间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较为系统地整理自19世纪以来国外神话学者的中国神话研究成果,可以见出中国神话研究在国外的基本面貌,为研究中国神话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文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神话,是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我数学者或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演变与艺术价值;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进,进而研究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因而多强调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而忽视战国时期的历史神话化,给人一种先秦时期只是对神话的破坏的误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作一分析,认为只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神话论述,只有灵活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就有关自然神话形成及汉代自然神话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作出阐述,即(一)人类认识自然、把握自然并希望对自然施以影响的心理和愿望,是创造自然神话的思想基础;(二)自然超时空的无限性与人类受时空束缚的局限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认识是无止境的,也决定了自然神话的产生是不具时间止限的,还决定了自然神话呈“变体式”的发展与演变;(三)自然神话在两汉时期的演变及两汉时期自然神话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汉代自然神话载体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古朴的气质、奇妙的构思、丰富的思想和魅力,吸引了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之进行不倦的探索。尤其是近百年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学者辈出,成果丰硕。然纵观百年来的神话研究,专著多集中于资料的整理、考证、辨析,中西神话的文化比较,神话与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与历史等方面。近日读金荣权副教授的《中国神话的流变与文化精神》(以下简称《流变与文化精神》)一书,为其中很多新颖的观点所吸引。金氏集7年的艰苦研究,写成了《流变与文化精神》一书,1998年8月由天津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记录了许多有关神话的材料,其中帝王感生神话的材料比较突出,研究《史记》中的感生神话可以从史学的角度来了解神话的再现和发展,对研究汉代神话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三、研究成就(一)神话理论涉及神话理论首先碰到的问题便是有关神话的定义和范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7]对神话这一概念作了基本的界定。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神话的定义得到了肯定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本身”。[8]从文艺学角度给神话所下的定义,不适合于阶级社会产生的神话,为此,袁…  相似文献   

19.
神话具有象征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为人类思维、社会行为以及文学艺术实践开拓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梅列金斯基认为:“神话因其固有的象征性,成为一种适宜的语言,可用以表述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永恒模式以及宇宙和自然宇宙的某些本质性规律。”?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史官文化的发达,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密切,在先秦诗文中并没有太多神话记载。学界对于文学与神话的认识也多受此影响,扬之水先生指出:先秦之文,是由史中发达起来。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洪水神话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作为世界各族的一个共同主题,已成为人类对童年期灾难的共同记忆。本文在概括总结20世纪洪水神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中国洪水神话的研究大致分为萌芽期、初步繁荣期、萧条期、复苏期、繁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