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迅作品主题的深邃意蕴 ,丰富的象征性 ,措辞的艰深多义及含蓄晦涩的语言风格 ,加之 2 0世纪末对鲁迅的“众说纷纭” ,都增加了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时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 ,引导学生全面、深刻、正确地阅读鲁迅作品 ,吸收并继承鲁迅宝贵的思想、文化精髓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与鲁迅思想性格及创作的关系 ;关注鲁迅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关注近一个世纪以来对鲁迅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作品是我们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讲,鲁迅作品的教学影响着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文章以人教版教材中选取的鲁迅作品为例,提出一些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的观点,进一步阐述选编鲁迅作品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本文从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比较、品析词语,抓住相似词语或语境这三个方面着手,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实例分析了利用词语品析解读文本的方法。希望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深处的美。  相似文献   

4.
鲁迅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作品中的非语言符号以其独特之美传递着各种信息。其中标点符号的常规用法与超常之美、图画符号的独特魅力更为其作品添注色彩,显示语言大师的运笔之殊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一个极其有信仰而且敬重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十分纯粹。他的信仰是源之于并且浸透于个人生命血肉中的大爱与悲悯,他的信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信仰危机时代,我们需要鲁迅的匕首、更需要鲁迅的战斗意志,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鲁迅精神,更需要认真研读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用鲁迅作品来滋润、浇灌我们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巨人,他的作品以其思想的无比深刻性和语言的非凡纯熟和精粹,显示出他的成熟和独到.作为白话文学的坚定倡导者,鲁迅以他的作品,显示了白话文强大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力,同时,他又以一种特别的白话文言味或文言白话味显示着他特有的风格.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而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读鲁迅前期文本入手,剖析了鲁迅作品中的目光意象,进而追溯其成因,认为鲁迅青少年时代两次受辱的经历是此现象之肇始者。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序跋文本大致分类。序跋文本显示鲁迅思想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缘由,完整表现了鲁迅思想的精华,准确传递了鲁迅作品的信息,体现了鲁迅与外国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是鲁迅为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奠基的生动见证。鲁迅序跋文本研究还很薄弱,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近几年却出现了"教学难"、"学习难"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笔者认为鲁迅繁杂的知识结构和时代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作品意象丰富,题材广泛,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鲁迅的作品,始终有两个隐藏的主题——“怕”和“爱”,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这两个内隐的主题的涵义、关系及本质,揭示鲁迅作品深层的思想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多角度多层次地将莎翁作品中精心雕绘的艺术典型福斯塔夫予以全面、深刻、细致的剖析,文章从人物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社会意义以及对当前投机现象的警鉴等方面均作了条分缕析的阐述,并从比较学的角度,将这一形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结构上的复调,在文体风格上是叙述与议论的交织。在体裁归属和笔法上是小说与杂文的相遇。其审美意味上的复调呈现为崇高与滑稽的交织。鲁迅作品的整体,在审美形态上显示了多样性与互补性,这有力地说明了鲁迅创作心理诸要素的发达及其整体功能的良好。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传播的第一位作家,其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陆续被译介成法文。本文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应用到文学译介,结合鲁迅作品的译介历程与史实,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五个方面论述鲁迅及其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统一,是作品中形象的基本特征,也是对描写的基本要求。描写的角度,则是作家描写的具体方式。鲁迅作品中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是鲁迅先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不同描写角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朱莉娅·罗威尔(中文名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全集》是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最新最全的一部,为鲁迅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充分肯定蓝译的同时,通过分析选自蓝译《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祝福》和《弟兄》等5篇短篇小说中的6个具体译例,深入分析探讨了蓝译中出现的误译.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英语言中出现大量的信息类新词语。文章从数量、词性、构造方式、音节方面对这类新词语作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相关语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系统到话语篇章,词语要经历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这一过程,其间有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对这种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自由合理地运用词语的基本条件,有利于词语的选炼与解读.从词位与词位变体关系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词语规范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20.
将颜色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词语的构成方式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和比较,以求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及文化上的异同多一分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