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建国伊始,东德对统一谈判十分积极,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东德逐渐淡化了统一诉求,甚至是在两德关系出现缓和的情况下寻求分离。东德德国政策的调整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制于外部因素以及被动防御是其德国政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德国波茨坦高等师范教育模式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德于1990年统一后,原东德地区的师范教育面临着如何按原西德模式转轨的问题。鉴于原西德师范教育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和种种问题,因此有关当局希望原东德地区的师范教育转轨不要机械地照搬原西德模式,而应利用这个机会,按各州文化教育部长常务会议有关总规定、总方针,尊重传统,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以实践为取向,对原东德师范教育进行带有改革性的改造。从这一要求看,实际上原东德师范教育的转轨是一种对原有师范教育体制和形式的全面改造。勃兰  相似文献   

3.
统一后的德国并没有给东德居民带来企盼已久的民主、自由和繁荣,反而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大刺伤了其民众心理,这种状况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一、从心理角度看,东德居民认为所谓的统一是西德接管了东德;二、从经济角度看,执政的科尔政府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复苏德东经济的政策或措施;三、从政治角度看,执政府没有切实负起统一后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4.
“双元制”在德国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郭扬自60年代后期的高教改革以来,联邦德国的高等学校已由英才教育机构转变为大众性的教育机构。但近年来,联邦德国的高等学校一方面面临着两德统一后如何使原东德的高校与之相接轨的问题,另一方面更面临着...  相似文献   

5.
20年,东德和西德,这一被冷战铁幕割裂开来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德统一后的新电影主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再现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在普通人家的浓缩——信仰与谎言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的重重交叠;小人物的命运、其精神与心灵的冲突以及挣扎,还有对不同意识形态的重新思考,在这部电影里被演绎得时而沉重深刻,时而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6.
《世界教育信息》2002,(10):41-42,F003
东、西德统一后的德国地处欧洲大陆中部,共16个州,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200万,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第二贸易大国。1990年10月东、西德实现统一,原东德地区被划分为5个州(东、西柏林也相应合并)并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原西德),其高等教育也已按原西德模式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7.
德中两国二战后其领土被分裂为两部分。由于被分裂的原因不同 ,完成统一的历史条件不同 ,制定的统一政策不同 ,最终形成了“两德模式”与“一国两制”。“两德模式”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一国两制”才是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勃兰特提出的“新东方政策”,其核心是在苏美放弃德国的统一主张后,联邦德国怎样去寻求德国重新统一的现实道路。50年代中期后,苏美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分别调整对德政策,1955年苏联先后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率先承认两个德国并存的事实,美国也开始奉行维持现状的政策,为此勃兰特“以接近求统一”的新东方政策出台。“新东方政策”的确立与推行对的重新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实现了与苏东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密切了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使民族不可分割的情感日益融合,并形成德意志民族必将统一的信念;第二、对美苏关系的“缓和”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形成间接或直接地产生了推动作用,从东西方两方面为德国的重新统一创造了外部条件,第三,对1989年东欧剧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德国有剧变中风云突起,最终导致柏林培坍塌,两个德国的统一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德国新联邦州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政策林中萍一、统一后原东德的劳动力市场在两德统一前的1989年,原民主德国的人口1700万,就业人数达1000万,到统一后的1993年,原民主德国的工业体制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了。实际就业人数为625...  相似文献   

10.
情境论(Situationsansatz)是原西德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学前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早已成为德国学前课程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东西德统一以后,情境论很快在原东德各州得以推广。情境论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还遍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巴西、阿根廷,亚洲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本文试图从情境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其它课程理论的区别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来阐述情境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我国学前课程研究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1.
德国学校图书馆,在20世纪前半叶发展非常缓慢。二战后,受美国学校图书馆,尤其是驻德美军子女学校的图书馆的影响,西德学校图书馆开始受到重视,条件逐渐改善,图书馆工作者也开始活跃起来。 60年代,西德对其教育体制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学校图书馆界也开始讨论,改变学校图书馆的任务和功能以适应新体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重新武装西德,并把它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炮制了西方九国《巴黎协定》。该“协定”使西德获得主权,以一个与英、法平等地位的大国重新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成为美国在西欧的重要盟国。以美国为盟主,以西德为主要力量的西方军事集团最终建立起来,苏联鉴于欧洲的新局势,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体团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统一前,多数德国人认为东、西德的统一会给经济带来繁荣和更多的发展动力,而事实上,这种指望却变成了失望。统一后的德国不仅没有减少失业,反而出现了经济的衰退和停滞,失业率急剧上升,一度到了10%以上,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东德的失业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对德国在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考察了1887—1893年法、俄两国由疏远逐步走向合作并最终结成同盟的全过程。文章认为法德,俄德关系的恶化是促成法、俄接近的基本原因。其间法国的“布朗热运动”及俄国的“德国帮”对法俄关系的发展起了一定阻碍作用;1890年德国拒签《德俄再保险条约》最终促成了法俄同盟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更高的准则     
1989年冬天的一个夜里,两个东德年轻人悄悄攀上高高的柏林墙,准备逃到西德去。正在执行守卫任务的东德卫兵英格·亨里奇发现了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对战犯的审判黄小波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寇和军国主义日冠空前的侵略暴行,激起全人类的公愤,从而促进了国际法上正式确立战争犯罪的国际责任制度,苏美英政府都曾宣布过要审判战犯。1943年10月30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召开莫斯科会议,在《莫斯科宣言》中经斯...  相似文献   

17.
德国妇女的工作观和生育观正在发生变化,工作第一、生育第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德国妇女的新观念。在东西德统一后这种新观念表现得更加明显。东西德统一的1990年全国有20万婴儿出生,但是1993年只有8万个婴儿出生。4年前在东德医院的产房里,到处都回荡着婴儿的啼哭声,但现在的产房里则冷清多了。柏林的一家医院1990年接生了3000名婴儿,而去年只接生了1000多名婴儿。而前西德出生率虽也有所下降,但速度比较缓慢。与出生率下降相应的是,到妇产科做结扎手术的妇女越来越多,有些做结扎手术的妇女才25岁。德妇女过去在20岁左右就开始生孩子,而现在…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政策时期是德美关系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新东方政策的成功扩大了西德的行动自由。同时,到60年代末,西德经济实力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相反,进入70年代后,关国经济持续衰退,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相对下降。德关关系进入了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时期,西德不再被迫毫无批判地采取美国人的任何立场。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关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和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凡要投考国立或私立公助大专院校的学生,都要先进行会考,合格者方可参加各院校的入学考试。试题很少问答题,采用“填充式”或“是否法”,即所谓“标准化考试”。有些国家的考试时间很长,如前西德的高考时间长达5小时,学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用餐,故考场里常充满咀嚼食物和喝咖啡的声音,可见考场规则比较宽松。两德统一后,目前德国已进行这  相似文献   

20.
1.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形势:①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致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从20世纪30年代起,德、日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冲破英、法、美三大国的束缚,更多地分享世界权益。②社会危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