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澳合作办学模式为例,探讨了基于TAFE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效性方法举措,介绍了中澳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依托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要求,了解了湖北省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情况及不同院校存在的培养模式。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近5年,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存在相应问题,如课程设置、生源英语水平、师资建设等方面,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该文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蓝本,阐述了合作办学的意义,办学过程中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研究、同行交流、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高职教育中澳合作办学现状、成功经验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提供思路和依据,并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在加快高校转型发展,加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建设。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模式的总结、研究,可为进一步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我国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武汉商学院自2015年起开办物流管理这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将中外合作办学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形成效应,逐步形成了适合该校的应用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办学项目为例,通过介绍$汉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的综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7年版AQTF以满足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支持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由此而发起的海外项目质量评估,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深化教育合作意义十分深远。澳大利亚海外项目"BHI-SDJU"(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和中国上海电机学院)质量审查工作,不仅检验了双方合作教育项目成果,增进了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交流,而且促进了合作双方在教学管理、质量控制、评估方式等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合作办学质量。通过亲自参与和深入研究2007AQTF框架下澳大利亚海外项目质量评估,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在办学理念和质量控制模式上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但也发现澳方的海外项目评估存在着与本土情况结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7年版AQTF以满足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支持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由此而发起的海外项目质量评估,对于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深化教育合作意义十分深远。澳大利亚海外项目BHI-SDJU(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和中国上海电机学院)质量审查工作,不仅检验了双方合作教育项目成果,增进了合作双方的相互理解、交流,而且促进了合作双方在教学管理、质量控制、评估方式等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合作办学质量。通过亲自参与和深入研究2007AQTF框架下澳大利亚海外项目质量评估,笔者认为澳大利亚在办学理念和质量控制模式上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但也发现澳方的海外项目评估存在着与本土情况结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高级文凭项目,旨在培养国际化高级技能型职业人才,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升级和高职教育多元发展。中澳合作高级文凭项目运行以来产生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本土适应性问题。学生难以适应专业课程学习和全英文教学、授课过程难以适应澳方标准、考核标准难以适应澳方规定,导致毕业困难、就业困难甚至院校合作搁浅,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造成本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层次课程体系与低层次生源之间存在矛盾、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背离了职业教育知识观和职业教育双适应规律。要增强本土适应性,必须推进高级文凭课程体系的本土化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生源质量及其外语能力、严格把控考核环节,或打造中澳项目特色的高级文凭证书,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程琳 《职教论坛》2012,(23):11-12,15
国家示范高职建设为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专业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示范项目在验收合格后,示范院校需要继续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充分发挥“政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的功能,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保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由此巩固示范院校专业建设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强风险管理是有效规避办学风险、提高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途径.从风险成因的角度来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面临12类风险.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基础建设滞后、管理力量薄弱和风险处置不当等.强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风险管理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加强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机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建设,建立风险分担与转移机制和优化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在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高职院校与企业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生产成本的矛盾;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矛盾等。应从制度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入手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结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运作,探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澳合作)专业的教学特点及创新,指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及创新时必须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电力行业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介绍了澳大利亚TAFE体系可借鉴的优势和中澳双方在合作办学项目中主要开展的合作,同时也分析了合作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步工作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澳合作办学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质量控制等多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浙江科技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中澳合作办学实践总结,分析了项目中澳方教学及质量管理的特点,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探讨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实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全过程,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赴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考察,对该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策略、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了解。该学院在办学治校方面拥有成功实践和经验举措,其办学特色为:专业建设以市场为先导,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教育管理强调"军人作风+职业素质"。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引领职业院校科学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切实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8.
"4个三分之一"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一个量化指标,是新项目申报、项目执行与评估、项目延期与更换合作外方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及其人才培养的优势。长沙理工大学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联合,举办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土木工程专业中—美合作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基于该项目办学实践,分析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并介绍依托该项目反哺师资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引入项目管理技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项目特征,阐述了如何引入项目管理技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工程,并最终达到提高办学质量,追求办学效益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家开放大学“求学圆梦项目”的实施背景,阐述了实施之初的困境与对策。结合开放教育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解决了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厘定的合作各方职责,构建了面向全国大型行业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和实施方案,构建了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与多家全国大型行业企业合作,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了完全基于网络的产业工人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企业诉求和产业工人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