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身体素质练习是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从事身体素质练习,对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身体正常的发育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生要掌握好基本技术、技能,也有赖于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现谈谈我们的粗浅体会。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时期,教师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安排,应该有长期的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合理地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身体素质是体育水平提高的基础。学生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有了体育成绩提高的资本。素质练习对学生的重要性犹如鸟的翅膀对鸟儿起飞重要性一样至关重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多种身体素质练习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对新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素质练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怎样加大课堂容量,加大素质练习强度,甚至这节素质练习课能否使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实现超量恢复,都是素质练习中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仕虎 《体育教学》2008,(10):58-58
一.篮球身体素质循环练习 此练习方法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并依据发展身体素质的要求,依次设立站点。其中的1、2、4站以训练运动员速度素质为主;3、5、6站以训练运动员灵敏素质为主;7、8站以练习力量素质为主;9站以练习耐力素质为主(见图1)。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在教学中安排素质练习的重要性,并论述身体素质练习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5.
五分钟身体素质间歇练习是在连续的五分钟内,根据身体练习的内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行项目组合,每分钟变换一个内容,且规定活动次数、频率及运动量的一种间歇往复的练习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练习五分钟,休息五分钟,重复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有球类(三大球)教学加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当完成球类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充满着乐趣,以提高练习质量。笔者总结了常用的七种过球练习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宁宁 《中华武术》2013,(12):44-45
一、技术教学与素质练习的关系现象:无论是在实心球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报刊杂志关于实心球的教学文章中,更多地关注的是实心球的技术教学,而对于身体素质练习则是很少提及,甚至是空白。分析:无论是哪种体育项目的学习,都有一定技术规范,按照动作的技术规范来组织教学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技术的掌握与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身体素质是实现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的技术又是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表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良好的动作方式(技术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效果,对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良好的身体素质又为学习新技术、难度技术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实心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技术教学与素质练习,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学习实心球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8.
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门训练的。基础。基础越扎实.专门训练水平才能越高。教练员应想方设法对少年投掷运动员身体肌肉体积的增大和“爆发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下大功夫。少年投掷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练习有徒手练习、与同伴的共同练习、持物和器械练习等。  相似文献   

9.
钟军 《体育世界》2014,(11):132-133
身体素质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练习跆拳道对于提高高校学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都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高校大学生要认识到跆拳道对身体素质的影响,积极锻炼,合理练习,充分发挥跆拳道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 ,阐述了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 ,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方法、安排特点 ,并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自1997年来先后3次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方式、消费、目的和需求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的质量、消费水平、锻炼中断等方面.北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均略高于南方,同时表现出参与频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锻炼强度较低等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类人群的比例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均衡,差异较小,约占总人数的0.6%.  相似文献   

13.
全国部分高校针对学生中一些身体素质差,自觉锻炼意识又薄弱,从而造成体育课不及格的学生,采用了开设体育重修课这样的方式来组织体育差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重修锻炼。本文通过调查确认开设体育重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效果,但同时又强调指出学校开设体育重修课更为重要的宗旨应是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强烈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早锻炼做广播操,在学生的心目中已形成定律。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早操做广播操这种单一锻炼形式。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早锻炼内容形式的改革,可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众健身操对成年女性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部分成年女性持续参加一年以上大众健身操运动和未参加该运动的同类人的体质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大众健身操锻炼的成年女性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方面均好于不参加该运动的同类人群。  相似文献   

16.
赵华兰 《冰雪运动》2012,(1):74-76,81
冰雪运动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参加冰雪运动对于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在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需要具备的素质的基础上,指出冰雪运动在提高"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促进积极心态构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现状调查表明 ,现有的体育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习惯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本文在探讨其原因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体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对高校体育课外活动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的掌握及对体育的认知程度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课外活动形式的对照班学生。采用俱乐部活动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及兴趣、掌握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