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努力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和良好习惯,这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然而,有些教师往往注重体育教学和组织集体的课外体育活动,忽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锻炼的科学方法,因而使很多学生既缺乏自我锻炼意识与能力,又无合理安排与有效锻炼手段,一旦遇到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或无集体组织的锻炼时,便无坚持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科学性。他们或整日埋头读书而放弃了锻炼,或盲目进行而造成伤病事故等。这既妨害了身体正常发育,也影响了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要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了体育理论课改革力度,增加学时,期末闭卷考试,选编新款教材,提高讲授水平,对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觉锻炼习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对实践课也大胆地改革教学过程,更新教材内容,扩建运动场地,增加器材设施,促进了学生对体育的情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教学强调大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自觉锻炼身体,培养终生体育能力。本文阐述了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提出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课程标准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又是一个群体性很强、纪律性很严的教学组织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对于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让学生掌握广泛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利用体育教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意识,是学校体育的目的之一。近年来根据现有运动场地、设备器材,笔者设计了一种比较适合学生进行锻炼的方法——综合练习法。  相似文献   

6.
耐力跑是女大学生体育教学和达标测验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近年来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耐力跑存在恐惧、厌烦心理 ,甚至不参加耐力跑练习 ,严重影响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使耐力跑教学处于困惑状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析 ,并提出解决方法 ,为耐力跑教学提供参考。1 恐惧心理的主要成因1.1 主体因素①主体锻炼意识的影响。女大学生中 ,有许多学生在中、小学根本就没上体育课 ;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够 ,体育意识较弱 ,认为体育课又苦又累 ,不锻炼现在身体也很好 ,还担心锻炼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所以身体素质很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学生,由于不开设体育课,体育观念淡化,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稀少,身体素质水平下降.针对现状,我院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三、四年级开设了体育课。实践证明,开设体育课后,对增强学生体育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以及促进体育教学改革都有重要作用。这对迎接21世纪,全面完成高校体育任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体育的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开设体育课现状的调查、分析。身体素质好坏与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相联系。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开设篮球和足球课。  相似文献   

9.
对高年级学生体质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0名学生第二年和第四年两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速度和耐力素质在第四年明显下降,肺活量低于本省其他学校,力量性项目没有差异性变化。为此建议:加强速度和耐力素质课的教育,同时加强课外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及高年级继续开设体育课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法,探讨影响学生自觉锻炼因素的内因、外因,结果显示,学生体育意识较强,但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相比较有待提高和加强。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工作,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校体育、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和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觉锻炼的良性影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对发展学生个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郭荣  王晓梅 《体育学刊》2001,(1):75-76,79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揭示了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感受;在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使之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这将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晓芳  任向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61-462,480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体育运动偏好的大学生其人格特征差异不显著,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呈正相关。因此,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如何去引领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将是衡量高校体育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华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活伦  谢志勇  魏平 《体育学刊》2006,13(2):101-103
通过对我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倡“三个自主”的开放型体育课教学,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由学生兴趣培养到追求知识技能再到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并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身体活动为基本,追求知识为动力,提高体质为根本,终身锻炼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接受体育教育和影响,无论从体质状况,还是体育技能都有提高和获益。但是毕业后真实情况是坚持自觉性锻炼和养成习惯上均处于滞后状态,锻炼的频率和年龄差距较大,体质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没有发挥好体育后续作用。建议改善社会体育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为社会提供最好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探讨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与生理负荷量的特点,避免因不同类型的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之间的互相叠加而造成总体分布曲线的偏差,对采集30所高校的458名“标志”学生的16万个数据进行K—Mema聚类分析,分成3类曲线,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3、132、151次/min,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中国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提高大学高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方法:对大学高年级学生是否参加体育课学习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一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5项体质健康素质测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各项健康素质明显好于未参加体育课的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多。结论:大学高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或学分制选修课,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素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中教师行为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青梅 《体育与科学》2001,22(4):61-62,19
本文指出:学校体育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教育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行为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映体育教育过程的效益。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交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有效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亦即“我与作”的关系,只有这样体育教师行为才能呈现较高的满意度,体育落实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的意义在于,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给学生营造一个连续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也能不间断地进行锻炼,形成终身体育观.通过对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内在联系的揭示,提出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及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及其实施办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借助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某些知识,对学生个性特征与体育学习行为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为切入口,揭示了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指出。发展学生个性。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制约学生个体体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能倾,同社会要求和体育教育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访问座谈法对上海两所高校 2 0 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对当前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认识分别从体育课、提高身体素质、养成习惯、俱乐部锻炼、节假休息日锻炼等进行讨论与探析 ,从中了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 ,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