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初中化学教材有关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的演示实验中 ,要求“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注意溶液温度有什么变化” ,这一做法存在两个缺点 :(1)只能让少数学生接触烧杯外壁 ,不能向全班展示实验现象 ,直观性差。(2 )烧杯外壁温度很高 ,接触时烫手 ,不安全。我在教学时将这个实验作如下改进 (装置见图 1)。图 1取一支细长的试管 ,注入5mL无水乙醇 ,用试管夹夹住浸入刚被稀释的硫酸烧杯中 ,由于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而试管中的无水乙醇立即沸腾(无水乙醇沸点 78 3 2℃ ) ,用烧着的火柴杆靠近试管口…  相似文献   

2.
物质溶解时常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热效应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针对现行人教版和上教版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文中对这一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利用物质溶解时热量的变化能使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这一原理,巧妙利用烧瓶吞吐鹌鹑蛋实验很形象地说明了物质溶于水时,有的表现为吸热,有的表现为放热,现象非常明显,趣味性很强,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乙醇是易溶于水的,那么当乙醇遇到小水滴时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实验现象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小水滴竟然被乙醇赶走了。(1)实验仪器与药品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白色铝箔纸,固体碱性品红,乙醇,蒸馏水,滴管,两只烧杯,药匙,玻璃棒。(2)实验步骤①向一只烧杯内加入少量固体碱性品红,然后加入20mL水,搅拌使其溶解得到红色的溶液。  相似文献   

4.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该实验中,产生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胶头滴管挤出的少量水中,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倒吸现象,称之为“吸入式”喷泉。图1但是,大家常常只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混合 ,如图 1a,使木板上的水由于结冰而将烧杯和木板粘结在一起 ,说明此反应吸收周围热量。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 ,常因气温较高的原因 ,使冰与玻璃板结合不牢 ,甚至根本没有结冰 ,影响实验效果。(1 )实验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分析水的热容较大 ,凝固时需放出相对多的热量 ,这样才能将塑料板粘结 ,并能克服重力作用 ;同时 ,烧杯、玻璃板与外界直接接触 ,易发生热传导 ,则需要放出的热量就更加多了。因此在演示过程中 ,常会发生粘…  相似文献   

6.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吸热、放热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二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热量变化。教材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但是由于温度计的刻度比较细小,远处的同学根本观察不到。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固/固型致冷剂的制取和应用山东省滕州师范张沛华陈楼小学秦佑才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是中学化学教材里的一项演示实验。许多无机盐在溶解时均有吸热效应。有关资料表明,硝酸铵在16℃时溶解热为-26.4KJ/mol。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迅速,不好掌握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第 19页安排了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反应要吸收热量的实验 (如图 1) ,因为反应要吸热 ,板上的水由于结冰而将烧杯和板粘结在一起。该内容教学时正值夏末秋初 ,气温较高 ,据我了解 ,有不少教师演示成功率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图 1 Ba(OH) 2 ·8H2 O与NH4 Cl反应要吸收热量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化学原理考虑①反应物要充分研磨 ,在烧杯中混合时要快速、充分地搅拌 ,保证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一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吸收大量的热 ;二是使反应…  相似文献   

9.
氨溶于水实验的失败原因及及补救方法江西省新干中学周之云氨极易溶解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氨。高一化学课本上安排了两个氨溶于水的实验,装置如图1和2所示。图2图1是氨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图2是氨溶解于水的学生实验。虽然氨极...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上关于氨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为喷泉实验,实验现象明显。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我在上述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四则氨溶解于水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中第五章第二节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中用CS2 溶解白磷 ,将溶解了白磷的溶液滴在滤纸上 ,置于空气中 ,挥发后 ,白磷自燃 ,实验现象很明显 ,但CS2 是一种剧毒的有机溶剂 ,挥发性极强 ,环境污染大。我们使用了水封的方法改进如下 :首先在小烧杯内注入水 ,然后再倒入少许CS2 。由于CS2的比重较大 ,位于水的下层 ,防止了其挥发 ,然后用摄子夹取少量白磷溶于CS2 中 ,这样制备好白磷的CS2溶液 ,待演示实验时直接用吸管吸取下层白磷的CS2溶液滴于滤纸上 ,观察白磷的自燃 ,实验现象同样很明显 ,但挥发的C…  相似文献   

12.
1 设计背景以前 ,初中化学教材 (人教版 )中 ,对物质溶解过程出现的热效应 ,采用使水结成冰或使固态的石蜡熔化的现象进行定性地描述。 1 994年以后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变得更简单 ,如对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温度迅速升高的现象 ,只用手触摸一下烧杯外壁看是否发烫便可。实验教学中我发现 ,这些做法都无法定量地表示溶液温度的变化量 ;不能表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过程和变化速度 ;这些描述性的做法效果很差 ,如一小部分硝酸铵溶于水使容器外的水凝结成冰的现象在南方就实现不了 ,只好用温度计测量 ,但温度计的可见度太低学生根本观察不…  相似文献   

13.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借助注射器具有计量体积的功能 ,能定量演示气体间的反应。且能清楚地观察到气体反应发生的颜色变化。(2 )用途 :本教具可以演示下列实验 :①常温下单一某气体溶于水或某溶液时 ,体积的变化定性显示。②常温下氮氧化物与氧气及水相互作用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的定量显示。③其他一些气体相互作用及与水作用时体积的定性及定量变化的显示。3 制作材料5 0mL注射器两只 ,3 0× 2 0 0mL大试管一只 ,2 5 0mL烧杯一只 ,三孔塞一个 ,U型玻璃管 5mm× 70mm两根 ,直玻管 5mm× …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一节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演示实验中,课本中运用烧杯倾斜向外溢水。当溢水很慢时,往往水会沿烧杯外壁流失而不能排到收集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小桶中,这样实验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结论也不易得出。为使实验效果更好,在没溢水杯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制和演示改进。  相似文献   

15.
二、实验教法建议1.有机物的特点教师在给学生介绍有机物的特点时 ,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无机物知识入手 ,配合一些简单易做的演示实验 ,使讲授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同时还要初步联系有机物的共价结构 ,来解释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使学生体会到从本质上认识有机物的必要性。建议增加以下一些演示实验 :( 1)取 4支试管 ,其中 2支各注入 3 m L水 ,另外 2支各注入 3 m L汽油。将少量的食盐和植物油分别加在盛水的试管内 ,振荡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食盐很快溶解 ;植物油与水不互溶 ,很快又分为两层。再将少量植物油和食盐分别加在盛汽油的…  相似文献   

16.
1特点和用途①本演示器为全透明立式结构,制作简单,材料易寻,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浮力产生过程清晰可见。演示器整体结构见图1。①透明饮料瓶储水器②大烧杯③进水口④细线⑤乒乓球⑥透明胶带卷心瓶口垫图1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②本演示器采用两球对比实验,更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 内能做功演示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三章“二、内能的利用” ,安排了如图 1a所示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虽然简单 ,但实验现象是瞬间的突发性 ,教师在演示过程会出现不安全感。为消除这一恐惧心理 ,使实验现象更可观察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装置如图 1b所示。图 1(1)本实验装置的特点 :①变突发性的瞬间实验现象为持续性的缓慢实验现象 ,延长现象可观察时间 ,消除不安全因素 ,有利于学生观察。②实验现象与第一册第十四章“功的知识”扣合更紧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③可演示机械能的转化。④制作材料普通易找 ,一般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18.
该教具利用桐木板轻便、耐用等特点 ,制成箱体结构 ,便于携带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和箱体组成板及附加衬板 ,集灯光的反衬、导电装置、实验平台及药品、仪器的携带于一体 ,能完成中学化学绝大部分演示实验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 仪器装置图 (图 1)2 特点和用途( 1)特点具有实验现象可见度大 ,操作简便 ,综合了化学实验箱、实验台、部分电化教学仪器及提盒的优点 ,携带方便。( 2 )用途①可携带常用仪器和药品。②箱内设有灯箱和不同颜色的衬板 ,适用于物质颜色的观察 ,以及试管、烧杯、集气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中实验现象的观察。③箱内装…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教学中常需测定温度,如石油的蒸馏、溶解吸热和放热、中和热测定等实验,演示实验时常无法演示温度的变化,因此,要讲清蒸馏时沸程概念、温度变化的速率都是较困难的。另外,中和反应时因热量损失较多,测定中和热误差较大。我们研制的数字  相似文献   

20.
(1)苯酚的水溶性现象由于常温下苯酚为无色的晶体,且温度低于70℃时,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因而很容易错误地认为:过量的苯酚溶于水会出现沉淀现象。事实上,过量的苯酚溶于水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出现的是水与油状苯酚的分层现象,其中水在上层,液态苯酚在下层。没有出现沉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