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大力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并非“全能教育”,它是对整个教育如何满足人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的要求,以及教育如何引导和推动人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整体反思后确立的科学的观念和教育新模式。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关于受教育主体发展的开放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言云“旁观者清” ,此言得之。本文提出的学校必须背负社会进步的“纤索”、老师须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导航员”、学生应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弄潮儿” ,与其说是对教育的深刻批评 ,无宁说是社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我们说这是社会对教育的呼喊 ,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教改中深思。  相似文献   

3.
论终身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思想自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人们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探讨与思索。纵观人类社会的昨天和今天,人们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教育是人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那么,“终身教育”与“人的发展”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  相似文献   

4.
言云“旁观者清”,此言得之。本文提出的学校必须背负社会进步的“纤索”、老师须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导航员”、学生应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弄潮儿”,与其说是对教育的深刻批评,无宁说是社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我们说这是社会对教育的呼喊,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教改中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根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要发展个性教育,教育的本质和职能也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生产和创造.教育的第一职能是使个体的人自儿童到成年浓缩地经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推动人类发展.教育的第二职能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个体成长的规律,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社会素质标准,把个体人塑造成具有一定社会义务与责任的社会成员.因此,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按照人的内在规律.通过恰当的方式,促其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的宗旨:教育的永恒追求应该是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彰显人的主体意识,解放人的主体力量,从而推动自身与社会的进步.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学生自能发展”这一课题是在分析了教育的最终诉求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才提出的,它着眼于激发人的主体性,进而形成积极健康、持久稳定的意向心态,培养出终生受用的能力素质,让人的一生永远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7.
刘晶 《中小学电教》2014,(12):18-18
未来社会被称为“知识社会”,这就意味着从“学历社会”转向“学习社会”,信息将会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它将渗透、积淀于整个社会之中,也必将推动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一个出发点是人应该拥有“多元智慧”,因此教育的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的,微课就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开放课堂。  相似文献   

8.
“教育”以人为本,首先涉及对“人”的认识。换句话说,必须探讨“人是什么”?和“人应是什么?”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关于“人是什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这并非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与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经济结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模式,实则反映了不同的关于人的观念,进而直指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应该说,这一思路是我们理解与研究教育的基本思路。有一普遍的说法,即“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那么如何理解“应试教…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教育方针,以及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必须是培养适合当前知识经济下的创新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未来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是整合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后的终身学习立体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的核心就是“育”,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从当前寻找“适应未来”的技能,转变成将来掌握“创造未来”的本领。社区教育的诞生和发展,推动了教育均衡持续分布,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这是十三大向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反映了我们整个民族对教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事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教育具有培养人、教育人、开发人的智力和提高人的劳动素质的独特功能。它作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生产力,不仅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最关键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道德养成,但现在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有些“重智轻德”的思想,屡见不鲜的青少年犯罪可以说是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下滑的具体表现。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一出,社会反响强烈。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我“回到原点”首先思考的是教育问题、学校办学问题。作为有20多年教育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重新回到原点看教育,感悟颇深,感慨良多。特别是作为学校校长,我一直在深入思考:学校该怎么办,才能落实好胡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次校长工作室组织的诊断活动,帮我理清了一些办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我经过深入思索,结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0,(9):1-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了。 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源自人类创新、创造冲动的世博会150多年来,同样也推动着世界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文明的阶梯。它使得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可以充分共享的人类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启迪着人类的创新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世界意识。从广义上讲,世博会也是一场之于人类的教育盛会,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提到:“实在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真正灵动起来,成为笔者近两年来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一、激发情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经济思想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与他的教育思想相辅相成、交相呼应,不仅促使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而且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具有极其重要的前瞻性导向功能。  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基本点1.关于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思想。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  相似文献   

19.
刘献君 《成才之路》2010,(25):I0003-I0003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怎样办尽可能好的教育”。社会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不同的人,对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差别。但我们在理解教育时必须把握几个基本点: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首先是培养人。是“育人”而非“制器”。  相似文献   

20.
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需要解决和明确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后勤社会化的动力和阻力分析1.1 政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动者,是最大受益者,是主要改革动力。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明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政府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自上而下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体现社会进步,减轻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