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研组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教研组研究的态度;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思考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从字面上来比较,听课重在听,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听课,强调的是对课堂上  相似文献   

2.
正"词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和灵魂的变化"。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体现的是一种新文化建构。传统的听课、评课存在诸多弊端。比如:耗时低效,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的不明,问题分散,讨论表面,抓住了行为但没有触及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等。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深化,从听课、评课转化为观课、议课是大势所趋。那么,什么是观课、议课呢?观课、议课是围绕师生行为、支撑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行为结果进行观察和讨论,并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康志河 《考试周刊》2014,(38):114-114
观课就是所谓的听课。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听课逐步改变了过去的随意听听,笼统谈谈课的优点、缺点及改进建议的做法,而是走向专业化的听、评课,运用观课工具,确定观课的指标,评价课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听课变成了"观"课,评课变成了"议"课,听评课变成了"观议"课。虽只有一词之差,其内涵却丰富了很多,"观"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又要用眼,更要用脑用心。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信息。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目的是通过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交流,用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看课议课活动是学校教师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听课记录、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在平等交流研修平台上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共同研修,更新实践,不断提高,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形式。面对这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有相当部分教师感到茫然、困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实践来看,当前教师看课议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萍  曹红丽 《文教资料》2012,(15):160-162
观课议课是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首先对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加以区分,在分析观课议课准备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议课,从在实践共同体中平等对话、开展主题式议课、坚持以学论教原则三个方面探讨"同在共行"的有效议课策略,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海南教育》2013,(6):39-39
<正>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7.
陈继伟 《教书育人》2008,(10):34-35
"观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不过.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作为理论研究方法的观课和作为考评手段的观课.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和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8.
自笔者2006年首倡观课议课以来,观课议课已经引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热情,本文重点介绍观课的重点和议课的话语,希望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有所帮助。一、观课的重点(一)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观察对象一般来说,教学的路线是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为贴切些。一、"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就是观察课堂教学之意。观,是指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记录工具有效地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6年第7期发表陈大伟老师的文章,探讨教师应该如何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该文引起读者的很大反响。然而,怎样才能真正落实"观课议课",而不是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一些教师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如何提高观课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希望实践中的教师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一、观课议课产生的背景 以往的研讨课活动,听课教师就是一支笔、一个本步入课堂,把听评课当成任务,听课者不是用心地观察和思考,而是为了完成规定数量的听课记录.一谈到评课,很多教师总觉得这应是专家和教研人员的事情,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远.必须要评课时,教师惯用"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式多样、教学效果明显"等话语点评.而上课者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怎样解决听评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经过思考,我尝试通过观课议课扭转这种局面.下面谈谈我对"观课议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看课议课活动是学校教师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听课记录、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献课者还是看课者,都以参与者、研究者、体验者、学习者的心态在构建平等交流研修平台上展开对话,促进反思,共同研修,更新实践,不断提高。是从感性到  相似文献   

13.
当我校在教研活动中初次引入"观课议课"时,许多教师持怀疑和消极应付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不过是"玩概念"而已,与以往的听课评课是一回事。的确,当将观课的"观"理解为表面的课堂观察时,可能它就与听课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然,如果观念更新了,不  相似文献   

14.
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讲座中,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从评课到议课再到目标的技术路线:一、听课、评课;二、观课、议课;三、观课议课目标。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观课议课"一词首现于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的《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和《为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关于"观课议课文化"的对话》。短短数年间,"观课议课"一词迅速流行,并被广泛采纳。值得一提的是,"观课议课"并不是"听课评课"的名词翻新,二者有着诸多差异。正是这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开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为了让一线教师了解观课议课的内涵,提高课堂研究能力,本文着重就观课议课的含义、操作程序以及相关要求等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表象看,观课议课是借助教师群体间伙伴关系的集体力量来检验、评估和校正具体情境中的讲课得失;而从实质来说,观课议课是通过集体思想碰撞实现教研文化创新上的突破。有效的观课议课不仅能够在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18.
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是指观课议课设计、组织和实施者在观课议课活动中理解和认同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生活改善的实践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教育智慧课堂背景下,观课议课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听课评课,它是一种创新的、有效的教研方式。在增强观课教师和主讲教师之间互动的同时,要使更多的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让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观课议课是指参与者相互提供课堂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为让广大教师对观课议课的理念与操作策略有更多的了解,本期专题介绍相关的理性思考文章及案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