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道德的终极意义不在道德自身,而在于社会整体的利益;新闻道德的目的,就是以"道德的方式生产新闻"和"生产出道德的新闻",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服务.新闻道德自然是新闻传播业健康发展的手段和健康状态的精神标志.  相似文献   

2.
新闻道德根据的构成,关涉的核心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新闻道德的一般根据;二是不同层次新闻道德的根据。本文就普遍新闻道德、特殊新闻道德、个体新闻道德和民间新闻道德到底要探索哪些具体的根据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新闻道德根据论提供了前提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侵权、媒体审判和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的缺失,使新闻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追求卖点,有的媒体大量刊登或播出煽情的新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道德理论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作为系统的新闻道德理论,主要由新闻道德内涵论、新闻道德根据论、新闻道德观念论、新闻道德规范论和新闻道德品质论构成.内涵论、根据论、观念论属于新闻道德元理论,与规范论、品质论一起共同组成了新闻道德理论的基本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发波  孙锐 《青年记者》2005,(11):33-33
近年来,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现象日趋严重,笔以为,完善新闻道德自律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一种我国特有的传媒内容的现象,即道德"绑架"内容。这是指新闻报道中不遵守新闻从业准则,意识形态挂帅,以"道德"名义扭曲基本事实或具体情节。文章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绑架"在这类传媒中的表现,并从三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以"公众利益"、"道德宣扬"的名义而又在具体行为中不遵守基本的道德(体现人性、敬畏生命、实话实说、守法等等),这就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手段的合理合法与目标的正确,应该是对应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播权威新闻信息的主体,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与社会道德价值息息相关,其中包括新闻信息的舆论导向、政治主张、社会监督等作用,然而现在个别新闻媒体单位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从侧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新闻的社会道德价值。本文将在了解新闻社会道德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发挥其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闻道德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当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时见于各种媒体,新闻道德的缺失不仅严重破坏媒介自身的公信力,而且阻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工作者要固守新闻道德的底线,把观察到的世界真实客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郑桂珍 《视听》2016,(7):39-40
借壳民生新闻"上市"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要防范民生新闻中出现虚假新闻,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从道德、制度以及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建立起攻不破的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道德自律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丽 《新闻知识》2007,1(6):47-49
一.中国新闻道德历史溯源毫无疑问,新闻道德是新闻传播业立身之本,攸关着新闻传播的成败。美国媒介批评学者约翰·赫尔顿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在新闻领域里,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道德问题更重要,更难以琢磨,更带有普遍性。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了道德价值,它即刻便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媒体公信力建设中,新闻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方面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媒体在自身和舆论引导中出现失范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新闻道德失范是引起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必须加强新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公共化或社会化:『后新闻业时代』新闻道德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种观察分析后新闻业时代新闻道德现象的新角度或新方法,认为新闻道德的演变趋势,很可能是两个方向:一是新闻职业道德更加公共化、大众化;二是新闻职业道德范围或内容进一步窄化或高端专业化。本文重点阐释了新闻职业道德公共化或社会化的含义与理由。  相似文献   

13.
新闻道德根据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新闻道德的一般根据,另一方面是不同范围新闻道德的根据。本文通过对普遍的新闻道德、个体新闻道德、民间新闻道德以及特殊新闻道德的研究,进行了具体实情根据的探讨分析,为新闻道德的理论根据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袁伟 《视听纵横》2007,(3):117-117
记者,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在西方,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我国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经寄语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记者的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像水与乳那样难于分开。著名记者邵飘萍在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问题时,把"品性"作为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邵飘萍认为: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道德     
本文通过对与新闻道德发生联系的道德核心及其形成过程、新闻道德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与新闻制度之间关系的若干个层面的剖析,论述了新闻道德在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新闻制度的同时所具有的独立形态及其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誉俊 《今传媒》2016,(3):30-31
相较于传统的媒介平台,网络空间作为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场所有其独特性.在这样的空间里,舆论的参与度和传播速度被极大地提升,这在对于塑造社会道德建设作出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生成了道德绑架在内的负面问题.本文站在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新闻生产语境下道德绑架的现象与成因,并从自律与他律的角度给予规避该现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新闻人的新闻美德,是新闻道德规范实现的主体保证,也是新闻媒体作为道德实体能够优良化的主体条件.因此,职业新闻人拥有足够的新闻道德品质或美德,乃是实现道德性新闻活动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闻道德评价标准,作为衡量评判新闻行为道德性、评价新闻主体、新闻道德品性的尺度,是新闻道德研究的标尺和准绳。新闻道德体系的价值追求或道德理想,最终总是凝结在道德标准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岳亚峰 《新闻窗》2014,(1):42-42
一、新闻道德内涵 新闻道德的内容,明确了新闻道德理论的范围,同时还从理论上说明了道德问题的类型,同时也是新闻道德理论建设的基础。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构成部分,新闻道德内涵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的职业特征相关,反映出了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呈现的道德观念、品质、原则等等,是通过长期的工作以及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伦理着眼于新闻媒体所囊括一切主体的道德现象,既包括新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也包括新闻媒介社会道德功能的承担和实现。概览2009年的国内新闻伦理研究,围绕原理性的探讨相对较少,主要研究层面集中于对新闻伦理的困境、冲突、道德两难、失范表象及其相应的归因与对策等方面。一些文章对新闻伦理的建构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