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毕《林黛玉进贾府》,便深深折服于其故事情节安排之巧、人物描写之妙、人物关系交代之精。文中重要人物——两玉出场安排得巧妙,更让人赞不绝口。让宝玉倾尽终生之情的绝美少女黛玉,在她登场时,作品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影视版《倾城之恋》与小说原著的“对读”,揭示影视对经典作品的改编之难。  相似文献   

3.
作文城“人物活动室”要进行“作文人物模特表演”。将安排最有代表性的作文人物同小作者见面亮相,有不少小作者也被邀请来到这里,与“作文人物模特”见面,学习表达方法。出台亮相的作文人物,是个叫“亮亮”的,性格特点爱打乒乓球。作文老师要求大家看了“作文人物模特”亮相之  相似文献   

4.
人物是记叙文写作的重点,而巧妙安排人物的出场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几种简单、实用的人物出场的安排方法.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所作叙事诗《卖炭翁》,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主旨诠释等诸多方面都彰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质。教学此类经典叙事诗,可从“矛盾逆折”这一点切入,紧扣天寒与心愿的“物比”、辛劳与回报的“自比”、卑微与跋扈的“他比”,积极创设有效情境进行适度教学,充分显示环境与人物、人物之前后、人物与人物的种种矛盾,便能唤醒这部经典叙事诗的内在张力,进而让读者在比较中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大量采录他人之作,甚至连结构设置也多有取资,不过它不是简单抄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通盘考虑了《金瓶梅》全书的情节安排、人物设置之后,根据需要进行移植和改造,"王招宣府"的故事、人物便是一个例证。书中不论是潘金莲还是林氏母子的故事,完全是兰陵笑笑生的"首创"。  相似文献   

7.
《药》与《夜》这两篇脍灸人口的佳作,不仅在标题的拟定、人物的安排、主题的设置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云冈石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大雕刻石窟之一,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确实可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该文试从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洞窟形制和壁面设计布局、佛教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佛经故事的安排等角度来分析云冈石窟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曲亭马琴的《八犬传》在人物创作上存在对《水浒传》有意识的模仿和改造。比较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二者都塑造传奇式的英雄群像,他们都具有阳刚之美,快意恩仇,重视兄弟之义,同时具有不好女色的普遍特征;然而,二者在人物身份设定、命运的安排上存在差异,相较而言,水浒英雄的形象显得丰满生动,而八犬士的形象塑造具有概念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谢敏 《文教资料》2011,(8):11-13
本文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情节、故事场景的转换,以及个别人物安排的转换、小说和电影中人物命运的安排几方面比较了小说版《面纱》和电影版《面纱》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郭嘉欣 《小学生》2009,(8):49-49
《当孙悟空遇见了诸葛亮》非常之处:将两个大名鼎鼎的故事人物安排在一起,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争斗,想象力之丰富让人忍不住喝彩!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香港的情和爱》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上都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两位女作家不同的生命体悟和不同的美学风格,最终导致她们的作品在深层意蕴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堪称经典。在教学时需依循阅读古典小说的规律,授之以渔,为学生阅读古典小说打好基础,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为此,从情节梳理、人物评品、亮点揣摩、时尚元素等环节设计教学,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九下第四单元选录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出师表》等几篇古文,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均彰显了人物的语言艺术。或如愚公直白说理、或如诸葛亮苦口婆心、或是邹忌委婉规劝,而曹刿之"论"也如邹忌之"讽"一般在教学中受到重视。大多数教师会借"论"或"论战"来揭示文章写法上的详略安排,并归纳出曹刿这一人物形  相似文献   

15.
对人物命运的设置与安排,是小说写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安排人物命运的重点,却在于其生命的支撑点上.本文探讨的便是人物生命支撑点的选择、设置,以及在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的作用。懂得了这一点,便懂得了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有篇多幕剧剧本课文《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最初入选教材时是篇记叙文《将相和》,课本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领略戏剧的魅力。仗着过去教过《将相和》,我设计出了教案第一稿:简要回顾“负荆请罪”之起因;重点关注剧本第二幕“负荆请罪”之过程;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中体会廉颇悔过之“诚”,蔺相如待人之“大度”。  相似文献   

17.
继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概括地介绍了贾府的家族情况之后,曹雪芹又安排了林黛玉因母丧而投靠贾府的情节。于是读者便得以随着黛玉足之所至。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感来见识贾府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以及其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作者不用介身其间的解说,不作孤立静止的介绍,却借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推进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以达到展现贾府及其家族主要成员的目的。诚然,这种手法是极为经济的,但并不是随便猎取作品中任何人物都可以借助其感受。曹雪芹之所以选择了黛玉,正见其传神文笔之不同凡响。雪芹笔下的黛玉,其祖辈四世封侯,唯独到了  相似文献   

18.
<药>与<夜>这两篇脍灸人口的佳作,不仅在标题的拟定、人物的安排、主题的设置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班固的《苏武传》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前人称之“叙次精采,千载之下犹有生气”。细细寻绎其中的人物语言描写,不论着笔于传主,还是泼墨于其他人物,在安排与设计上,可谓经营惨淡,匠心独运。首先,从《苏武传》对传主语言安排与设计来看。全篇人物语言描写共21处,其中直接刻划传主言语的有7处。纵观全篇,我们不难窥视作者的用心,因为这7处言语均出现在苏武出使匈奴的过程中,而且大都发生于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虞常等人谋劫阏氏归汉的事案发,苏武得知汉朝副使张胜参与此事后,毅然要死于被辱之前。在此,作者安排了对传主的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不仅是一个线索人物,同时也是以贾府为首的四大家族腐朽性、寄生性和反动性的目击者和见证人。她的个性鲜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进展,在不断丰富变化着。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只出现了三次,但在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作者独巨匠心安排了刘姥姥旁观荣、宁二府的由盛到衰,让这个社会低层的小人物做了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见证人,构思可谓巧妙之极。她不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