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猫和狗,没有猪牛羊,这个世界会怎样?"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人们想象力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类"创造"它们之前,这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那么,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郑鸣 《课外阅读》2010,(13):57-58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猫和狗,没有猪牛羊,这个世界会怎样?这的确是一个挑战人的想象力的问题,尤其是在人类“创造”它们之前,这些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那么,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4.
通感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极为普遍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故而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新鲜奇美意境这一点上,通感成为了英汉修辞格里共有的一株奇葩。然而,语言终究是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的,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创造和使用这一修辞格时不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从"大同"即感官相通普遍性、表达构成相似性,和"小异"即具体联想差异、创作倾向差异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英汉通感的"同姿异彩"之妙。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种具有结构性、完整性和自由性的文化符号系统。"民俗"中"民"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俗"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文化模式,它们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了民俗符号系统,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内容使符号形式具有了意义,符号形式又引导和规范了人的生命存在样式。在民俗符号系统中,内蕴了人类生命的自由创造和形式表达,它们具有文化象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际劳动节的到来,人们自然会提起"劳动"这个话题,唱响"劳动"的颂歌。"劳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毫无疑问,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就没有世界的今天。从远古的钻木取火、狩猎农耕,到今天的核能发电、信息网络和人造卫星,人类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在征服自然和创造文明的活动中,劳动是一根贯穿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河南浚县方言的否定成分"没"、"有"和"没有"与汉语共同语有相同的来源,却走了与汉语共同语不同的演化路径,是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相同的语义成分,它们的深层语义结构相同,都是"单纯否定+有",其中"有"和"没有"是语言成分同质兼并的结果.在用法上,三者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踢足球或打乒乓球时,有时会出现"香蕉球",这种现象我们也常把它们叫做"上旋球"、"下旋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多同学虽然知道"香蕉球"的形成是由于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但对它们的具体形成的过程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比如"结绳记事""堆石记事"和"刻木记事"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造是人生重要的品格,也是必需的能力。当人类刚刚在地球上诞生的时候,一无所有,和其它生物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自然界的一切动物和人类相比,在本能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涉过时间长河,人类建立了辉煌的文明。细看文明,无一不是创造的产物。没有创造,人类不会有今天的家园和对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和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相似文献   

13.
王淑杰 《文教资料》2008,(23):78-79
在人类的经验活动中,空间方位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它对于构造和组织其它抽象概念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俄语和汉语中,很多抽象概念,如时间、数量、社会地位和等级制度等都是借助"上"一"下"这一空间范畴来建构的.比较分析它们在俄语和汉语中所衍生出的隐喻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初,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路易·艾黎在我国探索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创造分析"的教育思想,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蜚声国内外;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为我国现代化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分析"与"三个面向"虽然提出的背景和称谓等不同,但它们二者之间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了现代化的生产、生存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21世纪,意识到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巨大"福社"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科学技术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人类本身的"异化"给当今世界带来了许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说"言"道"语"     
语言是人类用来传情达意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神话世界里,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在叙述石猴(即孙悟空)出世后,就假定"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使石猴得以与众猴沟通,顺利登上了"美猴王"的宝座.语言是如此重要,那么何谓"语",何谓"言"?"语""言"并举,为什么就能指代人类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7.
读了陈爱娟与蒋红森老师的商榷文章(<如何引导初中生开展创造性阅读>,<中学语文教学>2004.4),笔者觉得陈老师"请蒋老师认清"的"几种现状"中的前三条(分别从心理、阅读和阅历三个方面对初中生进行了学情分析),应当说是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问题出在第四条对"创造"一词"含义"的阐释上.在这里,有必要提请注意的是,凡是有意义的"创造"都是根植于一定科学理解(认识)之上的,只能是推陈出新"有上生新"的,如果没有相关领域的思考研究做基础,即便苹果砸破了头,牛顿也不会发现什么万有引力.陈老师如此热衷于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其实并不仅仅是陈老师,这在如今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是一种时髦,因而也便更可怕),就不怕"创造"出学生的毛病来?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至少有46亿"岁"了,随着它"年龄"的增长,恐龙,没有了;始祖鸟,没有了;猛犸象,没有了……在地球上,人类比这些动物出现得晚,跟它们比起来,人类要么显得个子太小,要么连飞的本领也没有。人类跟动物们一样,遇到了很多问题。动物的做法是——除了自己更强大,没别的办法。人类不同,人类总是在发明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华章》2008,(1)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来,人类总是梦想把地球上的人搬到火星上去居住,科学家也一直在探索火星上到底有没有水?有没有生命?直到"机遇"号和它的哥哥"勇气"号发现火星上的"神秘泥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