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澍(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段澍,字汝霖,(昆明)致恩坊第二里人。以《诗经》洪武丙子(公元一三九六年)举应天府乡试,丁丑,登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监察御史,不就职,乞任教官,遂改鹤庆军民府儒学教授,入为国子监典籍,复除姚安军民府儒学教授,终于官。《天启滇志》:段澍,(云南府)郡人,洪武丁丑进士。事亲至孝,以监察御史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明代军屯推行范围最广,制度最完善,作用也最显著,这在云南尤为突出。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政府在平定云南的过程中便开始在云南部分地区屯田。至洪武十九年,明太祖又正式“定云南屯田”,形成了“诸卫错布于州县,千屯遍列于原野”的局面。有明一代,云南的卫所从洪武二十三年的十五卫一所,增加到以后的二十卫三御  相似文献   

3.
关于云南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书院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明弘治元年 (公元 1 4 88年 )腾冲县的秀峰书院 ;另一说是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 (公元 1 4 98年 ) ,大理府浪穹知县蔡肖杰在县城北 (今洱源县 )建立的龙华书院。之后 ,弘治十二年 (公元 1 4 99年 )御史谢明宣在大理府城西南建苍山书院。从此以后 ,云南各府州的书院相继陆续设立 ,到清末停办 ,共经 450余年 ,在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明洪武十五年 (公元 1 382年 )二月 ,明朝廷在昆明设置云南指挥使和云南布政司 ,前者是云南省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 ,后者则是全省最高行政机…  相似文献   

4.
明代社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便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京师的国子监与地方府、州、县儒学,以及坊厢、里甲的社学纷纷创建起来。国子监和郡州之学已有不少文章论及,本文只就明代社学作一初步探讨。一洪武八...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6.
明朝初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郑和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一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死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回族人。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亲和祖父都曾朝拜过麦加。明政府派兵攻入云南后,郑和被带回皇宫当太监,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又把他赐  相似文献   

7.
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265年间户部尚书人数几何,学界至少有四种说法.产生分歧的原因一是对户部尚书实授与带衔未加区别,二是把皇帝的任命等同于在部管事的行为.其实,以洪武十三年为界,洪武十三年前12年间有30位户部尚书,洪武十三年后265年间有86位户部尚书.有明一代,在户部掌管部务的户部尚书...  相似文献   

8.
琉球国在华留学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琉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始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这一年,明太祖遣行人杨载出使琉球,致送即位建元的文书。当时琉球仍处于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国鼎立局面。首先接受明政府文书的是中山王察度,他即遣弟泰期来明奉表称臣入贡。洪武于十一年(1378年)山南王承察度亦遣使入贡。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于中山王和山南王联合攻打山北王,太祖遣使劝其停止内哄,息兵养民,三王均表示接受中国皇帝的劝告,于是山北王帕尼  相似文献   

9.
景东儒学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明正统七年就设置卫儒学,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后改府学,建书院、办社学。儒学发展迅速,至明末,科举开科中举人数在云南20个府中排名第十三位。明代景东儒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有悠久的傣族历史和文化作为基础;二是陶氏土知府能顺应历史潮流。以统一大业为重,忠于朝廷;三是明王朝对景东的重视。儒学教育的兴办与发展,为明王朝培养了一批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增进了汉民族与傣族等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0.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11.
自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与琉球建立正式邦交关系起,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今为日本冲绳县)为日本吞并止,在长达500余年间,中国儒家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源源不断传入琉球.在推动儒学在琉球的传播过程中,华裔儒学大师程顺则无疑是起了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作用.他毕生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儒家文化,对琉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古贵族的元朝统治,建立明王朝以后,为了维护其中央集权,便大力兴办学校。洪武初年(1368年),明在元朝国子监旧学基础上,建立国子学,学生由朝廷品官子弟及民间俊秀者充任。洪武三年(1370年),创没科举科,实行科举取士。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全国举行会试,录取生员472人,他们都分别被派往全国各地,在各级行政机构中任职,为朱明王朝效命。朱元  相似文献   

13.
洪武时期府州县学设置及其特点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洪武时期,全国府州县学的普及率达90%以上,是前代所未曾有过的。本文从《明一统志》、《明实录》等文献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制成精确的“洪武府州县学设置统计表”,并对府州县学设置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5.
零陵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111)为零陵郡地。后汉移郡治泉陵。隋平陈,郡废,置永州。大业初年,又叫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又置永州。天宝初年,又叫零陵郡。乾元初年,又叫永州。宋亦称永州零陵郡。元为永州路。明洪武初年,改为永州府,沿明制,领一个州,七个县: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永明、江华、新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据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上海《大公报》的长沙报道)设零陵专区,仍辖八个县:零陵、祁阳、宁远、东安、新田、永明、江华、道县。一九五三年,零陵专员公署废,并入衡阳专员公署。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零陵专员公署,领导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江永、道县、宁远、东安、江华瑶族自治早和原属郴州专区的蓝山县、新田县。共七个县,一个自治县。一九六五年划零陵、道县、宁远部分地置潇水  相似文献   

16.
苏州儒学     
封建时代的苏州府学、吴县学、长洲县学、元和县学以及一些书院都是以学习儒家学说为内容忠君尊孔为目的的。明人温景葵在为郡人助学因而写的记里,头一句就是:“苏郡儒学甲天下”,并指出儒学的任务是“养士”,学的是“圣贤之道”。这不仅反映了苏州儒学的盛况,而且揭示了儒学是为了培养士大夫阶级和统治人才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他在南京建立了明朝的最大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将应天府学改为国子学,建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又将国子学改名为国子监。据《南雍志》称:国子监在南京城内西北七里,东至小教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为龙舟山,右为钦天山(即今之鸡笼山),即现在的南京鸡鸣寺和成贤街一带。国子监的校舍最初有四百多间,后来不断扩建,到弘治年间,校舍有一千多间。当  相似文献   

18.
十、琼崖教育在汉朝尚未设置郡县以前,海南仍然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人们刀耕火种,结绳计数,刻本记事,科学文化十分落后.《正德琼台志》载:“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琼之俗无医,民疾病但求巫.”这种原始愚昧的状况,直至当时开化较快的汉人大量入迁,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才逐步得到改变.到了宋朝,岛上各地才开始设立学校.方舆志云,宋庆元丁已(即公元1197年)庄芳小学记称学舆已垂200年,可见在1000年前,海南就有了教育的记载.海南一级的学校,当时称为府学,设在郡城东南,那是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事情.琼山县学宋朝设在海口浦.澄迈县学宋朝设在县治之东.临高县学宋朝设立.后在元朝因火灾烧毁,至明朝洪武元年(1370年)由知县王续在旧基再建.定安县学在元朝设立.文昌县学在宋朝设立随县治.儋州学宋朝设在州城之东.此外,在宋朝还设立仁政分校、琼崖分校,元代建惠通分校.到了明朝,建立社学179间,其中琼山占了近一半,计有81间.在历史  相似文献   

19.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东南。诗人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晚春经襄邑入京,本诗即此时所作。  相似文献   

20.
姚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美誉,但在明代之前,儒家文化对其影响有限。明代主要以流官群体治理姚安,官学、社学、书院等儒学教育机构得以建立,儒学教育有了初步发展。清政府更加注重儒学教育的教化作用,继续推广和传播儒学教育,一是恢复或修葺明代建立的各级官学,并广开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启蒙教育机构——义学,发展迅速,成绩斐然;三是书院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如果说元代的云南儒学是生长、明代是扎根的话,那么清代的云南儒学则向纵深发展。明清儒学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且在文化交融和民族融合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