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意义和必要性,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的表征,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属人的、社会性的活动,应该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应注重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采取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资源、参与生活实践和基于生活评价的方法,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是相对于概念化、抽象化的现实思想道德教育而言的。它以大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为中心,以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为原则、以教育对象的生活体验为主要背景、以网络文化为主要传播媒介,具备着多重特性,并通过大学生切身的网络生活实践实现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4.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的表现,并提出了应从价值取向人本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载体多样化、教育评价机制科学化等方面来积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  相似文献   

5.
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政治课教学的内在需要.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源泉.职专生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在方法上要求以生活为依托,以职专生在生活中遇到、体验的社会性、思想道德性问题为切入点.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方法强调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以期达到优势互补,促进和提高职专生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兰荣  张震 《教育与职业》2006,(21):124-12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须把教育主体置于生活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实现教育目标的现实化;使教育内容源于生活,实现教育内容的具体化;使教育方法融入生活,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层面的理论基础。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高校价值观教育存在着生活现实脱节、生活主体空场及生活方法缺失等方面问题,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回归造成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改变高校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急迫需要,是整合多元价值取向、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及践行度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理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是通过辞活的学校生活引导大学生自觉反思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的教育,具有整合性、主体性、生长性特征。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是实现教育对象由主体缺失向能动反映转变,教育观念由理性至上向注重人文关怀转变,教育内容由过于理想化向现实可能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反思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的缺失、主体人性的缺失、主体生命的缺失、主体人格的缺失。如今我们倡导的主要是基于选择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自觉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性主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要实现这一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优化学生的主体需要、主体本性和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初中生的道德和人生观有重要影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主要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只有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才能达到统一平衡.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本文就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入手,从教学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活动等方面对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活化进行详实地探讨,以期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