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山西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山两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84个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区(县)教育行政、教研及专业支持机构负责人和学校校长、教师500余人参加了这次有关校本教研的全国性盛会。  相似文献   

2.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5,(12):38-39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素质成为一个事关新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教育部提出“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基地建设”,以制度的形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但是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追求的目标不能只是一种制度的建立,它更应是一种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余宝忠 《云南教育》2010,(12):14-16
大理市是云南省18个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县(市、区)之一,2006年12月市教育局组织申报,2007年4月正式启动。经过近3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教师教研行为机制的建设,二是校本教研管理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自教育部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以来,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也随之开展了"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笔者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和二十幼为例,从教研制度、科研制度、教研会议制度、学习制度了和教师奖励制度五个方面阐述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区.沙坪坝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完善和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问题却远没有得到解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应该激发学校领导者和教师的内在需求,强化内驱力.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做到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行为主体的“自动化”、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相似文献   

6.
将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制度化,既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那么,中小学应该建立怎样的校本教研制度呢?建立校本教研组织制度1.参与教研的人员的工作制度。包括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和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2.教研组织工作制度。包括收集和编写学校教研专题指导信息的制度,调查本校教师教研需求的制度,确定本校(一学期或一学年)教研的重点方向、为本校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供方法指导和专题指导的制度,定期组织教研交流…  相似文献   

7.
孙有福 《宁夏教育》2005,(10):39-39,41
开展校本研究在制度建设上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建立校本教研组织制度,其中包括参与教研的人员的工作制度,教研组织工作制度和教务、科研与教研合力制度。第二,建立校本教研启动制度,这其中包括教师教研需求调查制度和教研课题申报制度。第三,建立校本教研指导制度,这其中包括校内(或“联合校”)学科带头人制度、校外专家专业引领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曾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在上海市举办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骨干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聆听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专家组组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制度,从其产生起就承载着推进新课程的重大使命。与其说它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不如说是一项推进新课程的重大策略。自2002年我国提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启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工作研讨会透露,2005年全国校本教研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研制度,教研制度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通过“教师带教”改造和建设一支符合新中国需要的教师队伍;通过“以教学为中心”的研究和管理恢复并规范教育教学秩序;通过“以校为本”的工作方式实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践和深化。在不同的阶段,教研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基本路径、扩散方式及其结果都有所不同。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的发展应进一步厘清教学研究的概念内涵,明确教研制度的政策指向,缩小政策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2.
张玲 《陕西教育》2010,(10):14-15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没基地”,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新课改以来,各校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方面都下了功夫,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制度建设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校本教研顺利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创建适宜的校本教研制度,从而为校本教研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教育部通知要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以来,我国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已有近5年的历程。其间,校外专家和整个中小学教师群体共同见证了各地丰富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及其取得的新进展。目前,各地各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及其制度建设方面进展不一,整体而言,校本教研的进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述评我国校本教研的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探索相应对策,以使校本教研工作更落到实处,成绩更斐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要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尤其离不开立足本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我认为搞好校本教研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校本教研活动,而没有制度约束的活动是松散的、无效的。因此,确立明确的校本教研制度是保证校本教研扎实有效进行的基础。制度建设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长要带好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任何事情,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领导的重视和参与对校  相似文献   

16.
所谓校本教研,简言之,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研究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学问题.所谓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就是建立健全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管理制度、教研部门的教研指导制度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内的教研体系(其中主要指后者).本文主要论述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及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区之一。近年来,我们一方面改进教师培训和教科教研工作机制,健全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校本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帮助学校制定校本教研规划,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辛永林 《教书育人》2013,(20):22-23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在实践中,学校如何推进校本教研,笔者拟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走出教研误区,把握校本教研理念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坚持"教研兴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教研方法培训、教  相似文献   

19.
纵观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大体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不变"应变.校本教研刚登陆中小学,校方在机制建设上普遍处于试探、观望状态,"套"的策略走向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发展。对照这一科学而又精辟的阐述,笔者认为,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基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关键。结合本地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体会,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可以有以下四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