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元人种志对25项原始研究进行综合集成,提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因素集,包括个人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个人层面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自我效能感、认知风格、情感因素;学校层面包括信息化环境、教育培训、评价激励制度、文化氛围;社会层面包括政策制度和区域经济环境。通过探讨不同层面的因素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丰富了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成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素养视角,探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对信息困境的影响情况,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效突破信息困境。构建不同类型高校学生陷入信息困境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区分信息素养层次,运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定量化探索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困境之间的影响关系。不同分组中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有所差异,重点本科院校、本科生、大四年级、理工农医类学生的信息素养均高于相同分组中其他群体;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层次对其陷入信息困境的影响不同;高信息素养分组中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困境维度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分阶段、分类别、多途径贯彻信息素养教育以突破信息困境。  相似文献   

3.
秦燕 《信息系统工程》2011,(12):147-148,33
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已无法满足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进程。面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思考和探究师范生信息素养问题,积极探索培养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合理途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媒介素养在师范生素质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师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信息的把握、处理和传播能力将影响师范生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我们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师范生的媒介素养进行调查,了解师范生媒介使用现状,发现媒介对师范生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师范生的媒介能力与其媒介使用情况关系密切。研究还发现高校师范生的媒介素养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调查中发现的不足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殷佩齐 《大观周刊》2012,(34):261-261
一届届师范类毕业生走出学校,各大学校教师资源相对饱和,贫困偏远地区的学校待遇普遍偏低等一系列的现象摆在师范生的面前,他们对口就业问题似乎成了一道难题。师范类学生面临的更多的是如何选择的问题,受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师范生的个人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在社会对师范生的认可度不高,尤其是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教师应聘中更是吃了不少闭门羹。面对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一系列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息意识的群体差异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信息意识量表测量中得高分和得低分的人数为比较对象,采用 X~2检验,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专业、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的大学生及其群体信息意识进行了差异及差异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差异,除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都在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信息素养水平对其陷入信息困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突破信息困境的相关对策。[研究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已有文献,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困境测量指标体系,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区分信息素养水平层次,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水平对信息困境的影响程度。[结论/发现]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中低程度人数较多;中低信息素养组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困境呈正相关或不相关;高信息素养组学生的信息困境与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部分信息知识呈显著正相关。[创新/价值]基于用户行为视角构建信息困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现状,探讨高校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并突破信息困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究健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与发生机理对健康信息学与信息偶遇研究都大有裨益。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理论为基础,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用户健康信息偶遇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同时使用调节效应简单斜率作图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对健康信息素养的调节效应以及各潜变量间相互影响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源可信性、健康信息新颖性、社交联接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但社交联接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被其他三种因素弱化;环境便利性、情绪状态以及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健康信息偶遇行为,且环境便利性的影响作用被感知有用性削弱;健康信息素养正向显著调节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源可信性、健康信息新颖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社会联接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受健康信息素养调节,健康信息素养高,则起促进作用,健康信息素养低,则起抑制作用。希望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组织和个人提升对健康信息偶遇情况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级别团队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特征和差异.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量表,调查所在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局级4个层面科研项目的36个团队218名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并比较分析其信息查询行为特征和差异.结果:团队中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高职称的科研人员对信息查询行为最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团队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最优.结论:应针对项目团队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行为水平,提高、增强科研人员的信息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其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消费相对于一般的物质消费,在性质以及形式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优势,基于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新媒体环境,信息消费素养更是对媒介素养的深入研究。大学生作为信息市场的消费者,其信息消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消费现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和进行研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养现状归纳总结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市场、学校等多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信息环境发生变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推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是必要举措与有效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信息获取来源丰富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思政教学模式需要转型要求思政教师提升素养、学生思想表现更为隐性使得学生的思想引导难度提升,这些都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搭建高效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教师要加快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水平,实现新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赋能;教辅部门要立足思政教育内容开展活动,形成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协同;通过学校、教师、教辅部门的三个主体协同,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3):118-128
借鉴媒介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总体维度处于中低水平,细粒度中媒介参与、创建、制作能力要高于媒介信息获取、理解、判断能力;信息检索(信息素养)类课程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能力高低有显著影响;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有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作为研究场景,探讨中学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两种不同情境下的手机素养差异,以及在新旧两种情境之间转换时对素养失衡状态的调节行为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民族志田野研究与日志访谈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数据采集使用了深度访谈、跟踪记录、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数据分析采纳了非参数检验、扎根理论和个案分析等方法。核心研究发现如下:①工作任务情境对中学教师的手机操作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要求更高,对战略素养的要求更复杂;与日常生活情境相比,用户的手机操作素养和战略素养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信息素养差异不显著。②中学教师在面对新的需要和任务情境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素养失衡状态,所采取的调节行为划分为六类:互助探索、独立探索、尝试探索、寻求帮助、被动学习和放弃;其中独立探索、互助探索、尝试探索和寻求帮助属于主动调节行为,被动学习和放弃属于被动调节行为,满足现状和停滞不前属于非调节行为。③用户对手机素养失衡的调节行为主要受到情感特征、知识水平、社会支持三个因素的影响。图2。表8。参考文献26。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养是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章从多个角度对其信息素养能力状况展开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有待提升,不同年级、性别等背景的学生存在差异性,同时教育背景、科研经历等都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据此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生、馆员是高校信息素养实践活动链上不可脱扣的环节。徐州师范大学问卷抽样调查显示:教师、学生、馆员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各有其特点。根据对三者信息素养的相关性及制约性的分析,应该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与信息化校园文化,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将高校教师及馆员的信息素养培养融入教育工作中,改变由"图书馆"承担"信息素养培训"的单一培养模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7.
网民的监督水平,不仅体现在对网络舆论监督信息的选择、理解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网民对信息的发布、述评、把握及创造过程的参与上。如果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显而易见,网民的传媒素养和监督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处理网民的传媒素养和监督水平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进行有效舆论监督,对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网络时代下网民传媒素养问题凸显随着网络媒介的崛起,大众传播面临着一种新的传播范式,即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这使身处网络之中的网民,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媒介信息的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生视角,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支持、教学效果与评价方面构建了信息素养MOOC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信息素养MOOC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了学生视角下影响信息素养MOOC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价,发现四所学校信息素养MOOC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阅读史实,各个大国的崛起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国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师范生的培养是教师教育至为关键的阶段,其中实习阶段又是师范生进入教师角色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探索高校对师范生实习阶段培养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师范生实习阶段的举措,来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外高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独立课教学、课外教学、课中教学、课内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提出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和中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来选择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中国政府、教育界和校方领导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督促学校加强专业教师和图书馆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