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炬 《生活教育》2011,(19):49-54
一地处黔北素有"小江南"誉称的湄潭县城,青山环绕、一水萦回,风光秀美。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到此办学,同时创办了渐大附中——湄潭中学的前身。但,及至解放初期,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湄潭中学却已是师去生散、墙倾楼破、颓废不堪。在遵义杰生学校办学卓有成效、有口皆碑的何其荣校长,于1950年临危受命,从湘江之滨来到湄江河畔,担任湄潭中学副校长职务。其时,校长一职由县长李明兼任,实际上是何其荣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2.
三礼中"兴"字共出现386次,大部分"兴"字都与礼仪有关. "兴"字本义很可能是原始宗教当中一个特定的仪式表演活动, 进而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仪式动作类名而运用于礼仪场合. 周代礼乐文明是"兴"之实践的演绎、呈现场所. 孔子诗之兴的理论采获背景是礼乐文化中的乐语之兴亦即"言之兴".三礼系统中的"仪之兴"前接"兴"之仪式属性,后续孔子诗之兴,是诗"兴"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兴"塑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核心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包括技术性和规范性的训育即德育,同时还包括一种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对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道德教育问题,儒家"万物一体"论不仅可以为个体奠定道德教育之"根",同时还可以成为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4.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①"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②,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③,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5.
"春秋决狱"之风兴起之后,儒家思想便通过"春秋决狱"的形式而被引入司法实践领域,开启了儒家思想融入法律之门.许多律学家用儒家思想对成文法的注疏、解释,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立法上"纳礼入律"奠定了基础.魏晋北朝诸律家秉承"引经决狱"之传统进而"纳礼入律",对于将儒家思想融入魏晋北朝诸律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融入魏晋北朝诸律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濮小平 《现代语文》2005,(10):20-21
一、金陵怀古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古称金陵,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繁华之地.春秋时为吴王夫差的冶铸重镇,称冶城.战国时楚在此置金陵邑.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三国东吴在此建部,称建业.而后,东晋、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史称六朝.五代十国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先后定都于此,故有"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之誉.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探讨张籍、王建歌诗"同变时流"之"时流"内涵及王建、张籍歌诗"同变时流"的过程.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时流"乃中唐诗坛不良之风气习尚.王建、张籍为变革这种习尚,历经了入流--出流--变流这一过程.王建、张籍歌诗变革诗坛旧习,给中唐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唐文学的复兴和唐代文学的第二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9.
何谓大学?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说历来被奉为至理名言.然而,去年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件事却让笔者在赞许此说之余,对大学之"大"多了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10.
皎然"诗家之中道"概念来源于龙树的中道观,要求诗歌创作达到一种无过亦无不及的艺术形态,着眼于诗歌内在规律,其价值取向是释道二家;它为诗歌主"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余昕 《中国教师》2008,(20):61-62
距遵义72公里,人口不足48万的湄潭,虽然以"中国西部茶乡"闻名全国,但始终没法卸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至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7362元,农村人均收入仅2754元。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贫穷而怠慢教育,没有因为落后而束缚希望,而是在全省率先通过了"普六"两基"普实"的达标验收和复查。这一成绩,虽然是在"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低标准下实现的,却让全县孩子提前沐浴到了教育公平的阳光,体验到了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也为湄潭教育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3.
意象结构,对应于自然由"阴阳二元对待"为基础而形成细致、复杂、多变的逻辑系统,足以反映出宇宙创生、含容万物在时空历程上那种细致、复杂与多变之层次逻辑;又由于此基础之"阴阳二元",往往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这就使得对应于自然规律的意象包孕式结构,能造成层次与变化、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和谐之美感.锁定这种结构,先探讨其哲学意涵,再就其辞章之表现,辅之以"多"、"二"、"一(O)"螺旋结构说明,足见此包孕式结构之奥妙.  相似文献   

14.
1.汉语"中"之概念考辨.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含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国哲学论集>)陈氏所言极是,然未免抽象,如果认真检点起来,则汉语"中"之概念在传统典籍中不外乎如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7日晚央视3套的"联合对抗"节目中,当红花旦主持人王良在给挑战者刘文涛读题时,有这样一题:"李白诗句'陈王昔时宴平乐'中的'陈王'指的是谁?"大凡有一些古文学素养的人都知道,"陈王"指的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曹子建,在此毋庸赘言.可"平乐"之"乐"字是否如王良所读之"yuè"音呢?我们不妨推敲一下.  相似文献   

16.
也谈"经年"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刊登了黄仲舒先生的文章<(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经年">.该文认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之"经年"为"(经过)一整年",非"年复一年".笔者以为,此说不太妥当,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所辑柳永<望海潮>一词,是属于"投赠"之词,还是"干谒"之词呢?这是正确理解和教学此课文的前提.从干谒之风胜行的朝代,到词的内容,再到词作者与投赠对象的关系考察,可以明辨<望海潮>是"投赠"而非"干谒"之作.  相似文献   

18.
邓炬 《生活教育》2011,(10):49-54
一 地处黔北素有“小江南”誉称的湄潭县城,青山环绕、一水萦回,风光秀美。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到此办学,同时创办了渐大附中——湄潭中学的前身。但,及至解放初期,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湄潭中学却已是师去生散、墙倾楼破、颓废不堪。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主要研究了"课赛证岗"协同驱动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道家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哲学乃美学之母.道家哲学主要是以"道"为本体的思维观、宇宙观、人生观对中国美学产生影响的.把握了"道"与中国美学的关系,也就说明了道家哲学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道"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本体认识;"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思维定势;"道"的思维促进了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的发展;"道"奠定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