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实 《图书馆界》2000,(4):31-32
"图书馆"的外延就是所有那些收集、加工、组织和传递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如果以"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当然就必须对图书馆这一整体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把真实性比作新闻的"里子",那么艺术性就可以看作是新闻的"面子".许多论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阐述已经比较全面而且科学,在此笔者想对新时期电视新闻的"面子"--艺术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要学会"压"     
新闻讲究时效性.记者、通讯员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抢"回来的新闻,编辑当然应该及时地编发.否则,那"抢"的努力岂不打了水漂儿?  相似文献   

4.
编辑要善于"借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0,22(6):542-544
在对科研成果评判、扬弃、更新与组织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善于:向作者和审稿专家借"智力",以获得阐释创新信息的能量和增强内在的学术张力;向读者借"识力",以优化编辑创意和修正信息评判标准;向其他媒介借"传播力",以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并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这种事让我碰到不是少有的几次:要材料——越来越多的年轻记者常在采访一些会议时,追着会议举办方的有关人员问"有没有材料"。这是"画面"。"画外音":没材料怎么报道?早先是为记者提供领导讲话稿,后来是发给记者"新闻参考稿",再后来就更直接和更干脆了,连"红包"带"新闻通稿"  相似文献   

6.
人为地将一些计生集中工作活动比作刺刀见红的"战役",动辄言称计生工作打"突围战"、"攻坚战",或"重拳出击",对计生对象施用"强制手段",毫不留情,或历数刮宫、上环、结扎等等"战绩"……  相似文献   

7.
选题策划,又谓选题谋划,如今在出版界成为热门话题,它在图书精品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中具有"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而要使选题策划真正成为图书出版强劲的"第一推动力",实非易事.我把多年从事选题策划实践的心得,归纳为如下"六要",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9.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10.
陈尚忠 《今传媒》2007,(5):37-37
做宣传工作要学会当好"变压器",这是已退休的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对被任命为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于幼军说的话.意思是说在宣传方法上要因时因事因宣传对象、素质水平、精神状态等不同而采取或增强"电力"(吹热风,鼓实劲,树正气),或降低"电力"(刮冷风、刹歪风).在宣传内容上要善于把中央采取的战略部署,通过自己的理解很好地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变为他们的愿望与实际行动.提出搞宣传工作要当好"变压器",是旨在克服不问宣传对象,只按一个"版本",照本宣科的简单化做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与会代表提出有关广告治理的议案,这表明广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011年"两会"期间,又有代表提出了"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要全部禁播广告"的建议.这一提议在媒体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众,也有人对此持有异议.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一篇<未上天先自焚(肩题)合肥市一架自造飞机滑行时被烧毁(主题)>的报道.这则消息说的是一飞机爱好者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花了一个月时间,自造了一架重达200多公斤的简易飞机在滑行时起火,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事.消息虽然新闻要素齐全,交代的十分清楚,文字语法上也没有多大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读了之后,让人总觉得心里不舒服.笔者认为,问题就出在肩题"未上天先自焚"这一句上.虽然作者在制作这一标题时费了点心思,写得也比较新颖幽默,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情味",没有"幽默"到地方上.  相似文献   

13.
"管涌"一词是随着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的肆虐,频频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所谓管涌,就是江水从大堤底部的"蚁穴"向外涌水的现象.管涌虽小,若不及时补救,就容易造成大堤决口.当时,荆州一带因为管涌造成决口的情景,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谈及色变.  相似文献   

14.
如何增加以小见大、生动鲜活的经济报道?如何增加开掘深、有内涵的经济报 道?如何增加关注民生的经济报道?如何增加凸现人的活动的经济报道?如何创新经济 报道的表现手法和版面语言?……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 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更好地推进我省 "八八战略"实施和"平安浙江"建设,浙江日报日前举办了经济报道研讨会。与会者 对经济报道的地位和作用,改进经济报道的探索和经验,经济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大家表示,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 创新经济报道的内容、形式、手段,进一步增强经济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 感染力,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本刊特刊登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档案工作要搞好,除了注意调动馆内人员的积极性外,还应学会"借兵打仗".档案工作为什么还要"借兵",那是因为档案工作涉及面宽,党委和政府随时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任务,要想通晓如此众多的知识,完成那么繁重的任务,没有一支编外队伍,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应邀参加一个学会组织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发给与会者人手一份事先印好的论文汇编后,即安排研讨会活动的内容,开始我以为是分组进行研讨,孰料却是分头观光各路的景点及时间安排,尽兴之后,很快便各自"拜拜"了.  相似文献   

17.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在一般理念里,"法官"不会被理解成"官";可是当法官当上法院院长之后,没人认为他不是"官"了.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界有句奉为经典的 话: "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 一个原因,那就是:人。" 我们的经济报道,也要实现 一种把经济工作与人结合起来的 报道观念。我认为,经济报道对 人的反映,可分从浅到深的四个 层面。 第一层面:把人当作经济活 动的标杆。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在调查性报道中避免引发新闻官司?笔者结合一些重大调查性报道案例,从报道心态、证据意识、写作技巧和发稿窗口四大方面,浅析调查性报道的"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档案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逐步走上正常轨道.如何将依法行政落到实处,真正使国家赋予的权力用法律法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执法不偏,行政有道,体现"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档案执法形象,使档案工作真正纳入法制轨道,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笔者认为,除迅速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自身素质外,行政执法要做到"三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