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琼海市嘉积中学分校校长黄才琚,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自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他先后被授予琼海市“十佳教师”、中学“十佳教学能手”和海南省第五届“十佳校长”等殊荣。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教育现代化》在卷首语的位置,刊发了江苏通州刘桥中学校长徐新民同志的随笔短论:《让教育充满绿色》。章中,徐校长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什么是绿色教育呢?走近徐校长,我们逐渐感悟到他绿色教育理念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读大夏书系中郑杰老师的教育随笔——《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触颇深。郑杰老师,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另类校长”。在这本书里,他向我们提出了一百条新建议,之所以为“新”,  相似文献   

4.
1996年暑期,我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一次文学研讨会议上结识了辽宁省葫芦岛渤海造船厂一中校长陈志雄先生。这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校长将他多年来所写的杂文、教育随笔和诗歌分别整理出来,于1999年以《三叶集》的总书名出版,其中《绛帐集》是他教育随笔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我教一年级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全国闻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本刊曾在去年第12期的“教育名人录”专栏中介绍过他,并多次发表、转载过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自本期起,本刊在“耕耘录”栏目中开辟“于永正教育艺术随笔”小栏目,陆续刊登于老师撰写的反映自己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及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校长则是教师的领头人。一方面要宣传教师职业光荣,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重视教育;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到一些小学去参观,看到大部分校长都是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抱负,思想解放,奋发向上,这是值得称赞的;我不禁想起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和东南大学赵叔愚教授一起去参观时满周岁的南京燕子矶国民学校情景。他赞扬这所学校的校长事事以身作责,是“教育的领袖”、“学生的领袖”,并深有体会地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这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8.
段飞 《辅导员》2014,(8):21-23
说到洛阳,除了牡丹甲天下之外,洛阳的汤一样出名。洛阳人很爱喝汤,在洛阳的方言中,对常喝汤的人在称呼上也很独特——老喝家,从教20多年的胡承勇校长笑称自己虽非土生土长洛阳人,却是个典型的“老喝家”,他清晨经常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豆腐汤店里来碗热汤,开始一天的工作与学习。2013年隆冬时节,采访东升二中之闲隙,胡承勇校长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了这爽而不腻、淡而不薄、清香可口的豆腐汤。围坐小桌一圈,连日来的采访经历与胡承勇校长的妙言珠语再次回映脑海;热气腾腾之间,“教育”与“煲汤”这两个词竟然通过眼前的胡承勇校长发生起联系来。  相似文献   

9.
走进晋城市矿区中学的校园,你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这所五十年老校的校长周双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爱岗敬业,倾注教育;作为一名校长,他求真务实,率先垂范。从1983年踏上讲坛,他就给自己定下“以勤精业,辛勤耕耘”的座右铭,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事业来追求,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三十多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上到各级领导,下到普通教师,都说自己在实施在美国》一书,方才觉得,我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起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是位留美博士,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实的材料,从十个方面把中美教育作比较。他在引言中反问自己:“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书中所涉及的诸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等等,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他在…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教育在线”网站上《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的帖子及跟帖后,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位校长。他私下里戏称自己为“皮球”校长、“车胎”校长,多次在教师会上发出“号召”——“有气冲我来,有火朝我发!”  相似文献   

12.
与文质先生相识相遇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记得是在2003年3月的时候,那时我在广东省的校长培训中心工作.通过朋友介绍,我读了他的《保卫童年》与《唇舌的授权》,触发了请他来讲课的心思.因为,那种对教育的情怀和独到的见识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当时教育学术领域的风格简直是完全不同的.去机场接文质先生,他下飞机就叫“锡良兄弟”,似乎一见如故.他带了成箱的学习材料,主要是他自己的书,全部是准备在讲课时免费发放给校长们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兴安临深处的伊春市南贫镇,提起省重点中学伊春二中校长贾志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这位当年曾就读于该校的高才生,毕业时,本应考上理想的大学,由于“文革”,他的梦想化为了泡影。历经十年的苍桑岁月之后,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地才圆了少年时的梦想。时年他已30岁。大学毕业后,已步入中年的贾校长毅然回到了他的母校。为了追回那段失去的宝贵时光,他刻苦钻研,分秒必争,一丝不苟地工作,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了学生身上。而今,作为省教育学会会员、伊春市教育督导学会常务理事、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贾校长,正率领全校师生以科…  相似文献   

14.
校长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十二项措施,在学校上上下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十二项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是海大今后能够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针,它告诉我们如何正视我校面临的压力,去迎接挑战。十二项措施从政治的高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角度对我校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目标,也对我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遵照校长98年12月13日的报告精神,结合党办的工作,我们分别召开办公室、各院党支部书记、两课教研小组的3次会议,大家就如何贯彻落实十二项措施进行了认真讨论,每位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谈了自己的意见。 下…  相似文献   

15.
李升勇 《吉林教育》2005,(10):47-48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重点必须是人的思考.这就要求校长用“心”去管理.“管”是底线,是过程,“理”是方法和目的。在中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当校长、当教师不但需要有思想,还要有智慧.更要有见识有胆识.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坚持原则。校长需要对“教育”的理解,更需要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片言只语     
挫折未必都是好事 听到“被明星骂也是享受和幸福”,不禁 心头一颤,想起了鲁迅笔下那个可怜又可悲的 小瘪三,财主和他说了一句话,他就引以为荣、 四处炫耀。其实财主对他怒喝道:“滚开去!” 接受了多年教育的选手们,依然不懂得维 护个人尊严,乐于接受明星的骂。分明看到 “滚开去”的阴影蔓延到了如今。 “吃一堑”未必就“长一智”,有些挫折我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个好学校。”可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泰州市海陵学校创建不到三年,在海陵老百姓的心中树立起崭新形象,这其中凝聚朱存扣校长的很多心血。存扣不仅是合格校长,更是好校长。依我对存扣校长的了解,他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好校长,不仅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更是因为他有尊重他人、严于律己、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存扣校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心中始终惦记两个字,那就是:塑人。作为一名校长,存扣深知: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所谓“塑人”,不仅要懂得如何去塑造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去塑造教师,更要懂得如何去塑造自己。  相似文献   

18.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他认为校长“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样的事情中”。我从1985年当校长以来,对此确信不疑,实践不懈。学校一有教师,二有学生。就教师而言,其中的某些人是学科的权威;就学生而言,他们不愿做按指令行事的机械人,而企盼启迪人生的导师。这样,学校不能单靠行政指令来推动,校长不应局限于行政干部角色,校长还应有另一个重要角色——学者。校长以学者角色出现,避免了命令性,代之以探讨性,给在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注入了润滑剂。校长的行…  相似文献   

19.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当代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35年,其中有23年在一所叫“帕夫雷什中学”的乡村学校担任校长。他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曾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其教育理想与具体的环境有机结合,通过教育环境这一载体极好地贯彻了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地处哈尔滨市道里区城乡结合部的一五九中学,如今已经甩掉了“薄弱校”的帽子,成为全市教育战线上一所小有名气的学校。2001年,学校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被评为镇先进党组织。 说起学校的巨大变化,全校师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要不是来了魏校长,‘一五九’怎能大变样!” 其实,魏麓校长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他只是一个不甘落后,迎难而上的普通人,一个无私奉献,不懈耕耘的好校长。 敢接“乱摊子”,敢带“散班子” 2000年4月21日,人到中年的魏麓校长离开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