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编者按: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确定了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行动计划》中有两个重点项目——优质校建设和骨干专业建设,即建设200所左右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骨干专业。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结合滨海新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从多个角度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随后,文章分析了学院物流专业服务能力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并详细论述了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其创新点。通过课程资源建设,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龙头专业,最终实现物流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5(1):111-F0002
<正>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于2011-2012年在全国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100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实用性、实效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财会专业是高职院校技能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加强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对其来说尤其重要。但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却遇到了许多问题。为了促进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建设为校企合作构建制度保障,就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以深度校企合作实现特色办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促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实现深度合作.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深度校企合作方面,运用"专业紧贴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等方式,采用"工学交替"、"动态模块"、"企业教育资源嵌入"等教学模式,使学校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的共同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校企深度合作,是近两年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在生存与建设方面取得自身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以共同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校企深度合作,是从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两方面在文化层面的一次整合与碰撞,也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深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和谐因素的又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基于专业建设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对于高职院校增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服务区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成功构建不同专业、各具特色、促进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为高职院校依托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土木专业为例,分析当前高职工程类专业在提升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工程性,校企联合以及跟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所在,并给出专业发展的明确方向:中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中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出发,论述了如何在高校框架下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建立教学工厂,同时高度融入产业、行业和企业要素,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下,深化内涵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高职教育的育人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的必要环节。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途径,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区域产业,凭借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在汽车专业的建设中探索出了多途径、多载体、点面结合的校企合作途径,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对照《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的专业建设水平总要求,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线,采取紧贴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建专业、注重专业建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改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等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不高、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认可度低等问题,应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教学标准等方式来促进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探索已在部分高校开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也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当前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内涵基础上,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理解,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有益探索,即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力为核心、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胡大威 《职教通讯》2011,(16):65-67
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还不大。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并结合当前对高职技能型人才需求形势,分析了校企合作教育必要性和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应依托和服务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寻求企业支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列举了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特色订单班的成功案例,提出要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指出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包括主体、过程和机制等不同层面的内容,这些要素最终都归集于专业,要素的建设过程与水平最终体现在专业建设过程与水平上,所以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和主线。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办好专业,在专业的转型升级中增强内涵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外部适应上,要依据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专业集群,对应社会职业带移动确定培养规格及层次目标;内部适应上,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与区域内高职院校进行专业错位发展,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培养、合作育人。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以教育研究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内在逻辑。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疏离”、课程建设管理与改革未成体系、师资队伍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教育研究缺少整体化布局与统筹设计、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等现实困境。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转向“群的思维”,推动高质量专业建设;转向“三级联动”,开展高质量课程改革;转向“综合能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转向“成果导向”,统筹高质量教育研究;转向“制度优化”,推动高质量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顺利走过跨越式发展后,面临着内涵建设时期的许多问题。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位、校企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校县合作办学机制不完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入手,提出校、政、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措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对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校企合作中一些酒店存在着逐利心态和短视行为,一方面热情接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另一方面在参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接受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改变这种短视行为,一是需要酒店自身转变观念;二是需要政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引导酒店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