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2.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也是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优化改善。本文从教育理念本质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浅谈“体教融合”现有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提出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俊逸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5-195,197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的今天,探究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研究分别从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体教融合”文件的下发对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差异,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学校体育课程一体化;开展专项体育课程;增加体育课分值占比,并提高考核标准;成立体育社团。  相似文献   

5.
自新时代体教融合提出以来,学界已围绕其开展了诸多研究。本研究以“2W1H”知识框架为脉络,对现有的体教融合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并提出相应展望。研究表明:在“何为”层面,既有研究多从体教融合的概念、内涵和价值等维度对进行系统概述;在“为何”层面,体教融合的创设体现出国家、体育和青少年个体三者全面统一的生成逻辑;在“如何”层面,学界则较多关注其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具体策略。未来可从强化体教融合基本认知的系统性,探索体教融合生成逻辑的多维性和提升体教融合推进策略的实践性三个维度方面进行学术调整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体教结合"提出和实行的背景做了详细的梳理,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实施"体教融合"的依据和意义。并对"体教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剖析和界定,指出"体教融合"与"体教结合"的区别及"体教融合"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及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并从"小-中-大"一条龙培养体系构建问题、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学科支持体系的构建、构建新型比赛模式,解决融合基本问题、"体教融合"模式下举国体制的新内涵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颖的、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第一"理念的引领下,体教融合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记录会议发言,对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进行了述评。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通过正确认识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可以实现对体教融合理念的深层释析与解读。通过从方法学的层面推动体教融合顶层设计的落地化支持,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之间的协同进程,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对接条件,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之间的关联水平,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之间的现实机遇,将有助于优化体教融合实践路向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学校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模块功能设计上进行探讨。目的:推动学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探索学校体育数字化赋能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监测为基础,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合作协同化、运动数据可视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层次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研究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互联网+体育”实践,有助于实现学校数字体育赋能体教融合应用精准调控,提升数字体育的应用价值和体育信息化水平,打造体育数字化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教融合是转变理念的战略性决策,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体教融合是将学校体育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旨在解决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培养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学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地。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从体教融合的八个方面出发,结合中小学办学目标、方式及特点,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发展。在体教融合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借助体教融合政策的全方位实施,能够获得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1.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亚竞技运动与现代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强 《体育学刊》2005,12(1):135-138
从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和需要看,竞技运动都与学校体育密不可分。亚竞技运动的产生是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现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新型运动形式,它将成为促使21世纪学校体育再现辉煌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身体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将体育与竞技区别开来,实现体育向教育的回归.人的身体需要教育,只有通过体育,人的身体才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体育通过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体育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轻视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传统性缺陷,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反思我国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为学校体育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命自由与自主性.力图通过这种反思能促使人们去重新认识体育在培养一个完整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冯霞  尹博 《体育学刊》2004,11(4):4-6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不可回避奥林匹克运动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中国学校体育应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孙敏 《体育学刊》2011,(5):90-93
从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向西方学习借鉴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学习借鉴难于自洽并达到理想效果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学习借鉴西方学校体育思想重视其形而未得其神,理论背后缺乏统一的和谐的学校体育内在思想基础。对西方学校体育影响较大的三大思想基础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建构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应注重思想基础的建设,并提出了构建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PMC-AE复合政策评价方法,构建包含9个一级变量、31个二级变量的体教融合政策量化PMC-AE指数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成效实施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体教融合政策分为3个等级,等级跨度取值0.5,Ⅰ级政策样本1项,Ⅱ级政策样本5项,Ⅲ级政策样本2项。(2)体教融合政策兼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重属性,不同级别体教融合政策差距甚微,国家级、省级、市级"上下结合、首尾呼应"。(3)体教融合政策得分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政策性质、受领对象、政策激励以及政策评价4项指标影响。(4)体教融合政策内涵,不拘泥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延伸至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不止步于竞技体育发展,转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体教融合政策制定要增加预测性内容,趋向多元化受领对象,具体化激励措施,以及推进动态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与近代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张謇与近代体育发展的密切关系。张謇在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同时,积极倡导大众体育事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奠定了南通体育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构建了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课堂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