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喜珍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42-145,149
《左传》这一部以鲁国历史为主的编年体的史书为我们全面地展现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而就《左传》的性质来说,它就是一本史书,具有档案的性质,就是一部后人研究先秦社会的史料,也就是春秋时期记录的档案。早期的史官与档案工作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兼职档案工作。那么早期史官除了记录资料之外还有哪些职能?试就《左传》所记载的史官们的职能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文化宝典的《周易》不仅是一部占筮之书、哲学著作,而且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教育著作。它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其教育管理思想,独具特色。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周易》教育管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一、以“盛德大业”为其管理目标《周易》教育思想不是讲狭义的学校  相似文献   

3.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4.
《左传》与《易林》时代相隔遥远,性质截然不同,但两者均涉及到《周易》,且在易学思维上两者能紧密地契合。这种契合体现在四个方面:阴阳观念上的合拍;占筮方法上的续用;取象方法上的沿袭;八卦逸象上的继承,从中可以看出《左传》在西汉中叶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说卦》构造了一个八卦宇宙模型,八卦的系统性与语言学方法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象思维”方式。《说卦》的成书下限不迟于春秋伊始,在整个春秋时期,发挥着《周易》副经的作用。它打破了占筮易的一统天下,开辟了学术易的文化新方向;它做为“前理解”参予了《易传》诸篇的建构,为《易传》诸篇之首,亦为诸篇之祖  相似文献   

7.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尉迟治平《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原来只是古人的占筮用书。《易》通过占筮来构成系统网络和立体框架,从而组织材料和表现思想,占筮虽然只是《易》学的躯壳,然而没有占筮就没有《易》,不了解筮法,也就很难读懂《周易》...  相似文献   

8.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从经和传产生的年代看,《易经》产生于西周初年,《易传》形成的下限在先秦时期,二者相隔年代较为久远。但从基本精神上看,我们认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籍。从哲学史的角度看,《易经》反映了当对人们的认识发展的水平。《易经》卦爻辞的内容,涉及宗教迷信、人生态度、伦理观念以及宇宙观、认识论等。而《易传》也正是在这些方面继承和发挥了《易经》的思想。可以说,《易经》通过占筮吉凶的外在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敏  勾文明 《文教资料》2010,(5):134-136
《周易》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一部占筮的书,更是一部德育教育的理论著作。《周易》经传中蕴含了重要的德育思想内容,以及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精粹,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认为事物的美应是在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之中,审美主客体相契相适之中,人生追求的理想之中。作为先秦关门性著作的吕书的这种观点,一如其杂家思想,是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精英有严正取舍的一种综合融汇和社会阶段性的段落归结,而有突出的创造和推进;这并非如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之说,是儒家或道家或折衷于儒道之间的美学,更非像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所讲,是什么“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美学”。它反映了处于战国末新兴地主势力的认识,有其历史内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历史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包含有丰富的古代史料和思想内容。其深远的历史忧患意识、明确的历史变通理论以及彰往察来的历史作用 ,仍有不少思想精华。这些思想精华值得我们去咀嚼 ,以便更好地挖掘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灵魂和核心的《周易》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维紧密关联。《周易》思维内涵丰富,其思维内容体现了天人合一思维、生生变通思维和道器统一思维,思维形式体现了以太极为代表的意象思维,思维方法体现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直观思维、经验思维等。不同维度的《周易》思维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不同的启示,思维内容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顺合规律,思维形式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系统和谐,思维方法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主客统一。《周易》思维对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左传》、《国语》中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探讨了春秋时人占筮时的若干心理,即占筮之前的倾向性心理;先卜后筮的舍逆取顺心理;取象和释意的随意性心理;联系事项的附会性心理;用占及评论的劝善性心理。  相似文献   

17.
实录美是《左传》最基本的审美原则。它是对前代史官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循古法,善恶必书;博采史籍,考信慎取;网罗旧闻,择善而从。其实录是对历史现象的批判性实录。  相似文献   

18.
清代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一书,使用了大量《易》学材料来注解《诗经》,可以称为“以《易》解《诗》”。这一解经方法,是对东汉郑玄“以《易》笺《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奂的“以《易》解《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用《周易》训诂《毛诗》字义,二是用《周易》解释诗旨,三是用《周易》补正《诗经》中的礼。陈奂对《周易》的一些申发与补正,能够推动《易》学的发展,拓宽《易》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卦爻辞之作在殷末周初,阴阳矛盾变化的文化观念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