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基于两化融合新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DEABootstrap和协调发展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2006—2015年两化融合水平进行多个角度的测度。研究发现,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不仅总体呈现了东部高,中西低的静态梯状分布特征,而且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时空分异特征十分明显。此外,中西部地区间的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并不存在绝对收敛态势,但是不同区域最终会以不同的收敛速度趋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海芸  刘杨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18-1027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以及5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并以2014-2017年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然后,利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低-低型” 四种模式,并探讨了每一类模式的不同特征。最后,本文就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论为视角,解析两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隶属度的AHP-FCE评价法,对煤炭行业2008-2014年两化融合发展进行考察和测度,对发展水平与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挖掘发展能力与水平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为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昊 《现代情报》2015,35(2):18-22
目前,我国"两化"融合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其指标的探讨上,理论支撑明显不足。因此,"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是"两化"融合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围绕"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需求分析、功能定位和理论依据3个方面来探讨,这3个方面理论也决定着"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的目标、方向和基础,对建立更加完善的"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国斌  王达 《情报科学》2020,38(1):132-139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社 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及融合度 模型,基于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指标数据,对全国整体、四大板块地区以及各省市的“两 化”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论】2013-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度无论是全国层面,四 大板块层面还是各省市层面,均呈现出增加趋势,融合度越高“,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打造提升两化融合背景下的工业管理基础能力,是企业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从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与资源、生产与运作、经营与管理和战略与组织5个关键维度22个重要方面构建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评价框架,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6万余家工业企业评估数据,系统分析我国企业工业管理基础能力和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并针对企业未来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与方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中兴  杨建林 《现代情报》2021,40(12):140-149
[目的/意义] 考察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内个人学术评价指标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的个人学术评价指标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个人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 收集9种CSSCI图书情报学代表期刊2014—2018年有关个人学术评价指标的文献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使用范围、使用环境、使用动机、使用情感4个方面考察指标应用情况。[结果/结论] 分析显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个人学术评价指标使用处于主要研究h类指数的指标发展阶段,较多使用传统简便的文献计量指标,如h指数、发文量与被引频次;个人学术综合评价的多元指标融合途径研究较少,仍有必要继续加强包括多指标融合比较、进一步完善个人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学术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探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方法,以促进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梳理总结国内外经典的创新指数评价模型,包括国家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以及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记分牌和硅谷指数,结果发现5种创新评价指数均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基本框架但评价指标侧重方向不同;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为基本框架,优化构建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注重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潜力指标、精神层面指标和创新效果指标,并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指数计算方法,提出对不适用于个别经济体指标进行替换、评价体系与激励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更新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化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制造技术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通过对典型制造企业的分析,明确了基本评价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上层指标集,最终确立了完整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对工程项目绩效进行评价,提高工程项目绩效的效果,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指标层次、指标数量、指标隶属情况三大方面对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在对指标体系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指标类别在不同阶段的重要程度矩阵、一级评价指标选择矩阵、指标类别在不同层级的重要程度矩阵,探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戚敏仪 《情报探索》2021,(3):99-106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群体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图书馆进行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症群体服务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德尔菲法分别构建基于图书馆自身评价及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群体(及其家长)的阅读障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基于图书馆自身评价的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基于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群体(及其家长)评价的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6个。指标体系构建注重多主体评价,突显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群体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ANP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的可操作性,设计了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间存在反馈的特点,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高义  戚巍  易勇 《科研管理》2012,(6):154-160
住房保障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治理的突出问题,但系统全面的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基本理论出发,提出"目标——标杆"二维绩效评估思路,开发设计包括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给出指标赋值与计算方法,并进一步通过实例演示验证评估方法的科学可操作性。希冀从方法工具层面对推进我国住房保障工作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斌  匡海波  骆嘉琪 《科研管理》2018,39(11):17-26
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立一套既能显著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能明确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明确规划目标、设置标准、推动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角度出发,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海选指标,依据信息含量最大和冗余信息剔除原则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影响显著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同一个指标不同评价对象的差异越大、指标信息含量越大、这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的思路,构建指标的基尼系数值,剔除基尼系数值较小、即信息含量小的指标,保证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影响,避免了现有评价体系中指标对评价结果区分不明显的弊端,扩展了基尼系数的应用。二是在偏相关系数大于0.8的两个指标中,根据基尼系数值越大、这个指标鉴别能力越强、信息含量越大的思路删除基尼系数值较小、即信息含量较小的指标,避免了现有研究在剔除冗余指标时、对鉴别能力大的指标可能被误删的不足。三是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37.1%的指标,反映了98.7%的原始信息。既反映了与国家规划相协调,又反映了大连市中长期规划的连续性,同时还能反映国家未来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修正平衡计分卡评价维度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思想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具体内涵,在分析各评价指标对最终绩效影响强度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合并聚类,构建一个食品可追溯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系统不仅能够减少评价指标数量、简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从而提高后继实际评价精度,也能满足指标冗余度和灵敏度的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本文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