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各类剪辑、二次创作、搬运影视作品片段的短视频兴起,长短视频之间的著作权争议日益凸显,在刑法领域引发了是否以“侵犯著作权罪”规制的探讨:以切条短视频为例,免费提供视频仅利用积累的受众量获得广告变现的机会,此运营模式是否属于“以营利为目的”;切条短视频的传播是否实质性影响到原作品的市场价值,并具有社会危害性;对切条短视频的刑法评价是否与对完整复现的侵权作品评价一致;如何判断切条短视频与原作品内容是否达到同一性;以及以非法经营数额、被侵权作品数量及点击量追诉的可行性。切条短视频入刑的前提,必须明确切条短视频民事违法且达到严重危及公共利益的程度,同时与原作品达到实质性相似,否则应当克制性地进行刑法“否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郑维东 《传媒》2019,(5):1-1
视界春早,趋势赋能。短视频为当下视频行业发展演绎新趋势,提供新动能。在2018年的一篇讨论《智能电视与短视频》的文章中,笔者认为,“短视频是电视传播新业态的怒放之花,是智能电视的新物种代表”。在之后的另一篇题为《年轻人和短视频改写电视》的文章中,笔者进一步指出:“一方面网民生产短视频,另一方面网民观看短视频,还有一方面网民分享短视频。短视频是网民存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8年“短视频元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他们以“大V”为目标,以流量的吸纳与灵活转换为核心技术,以视听语言为载体,带来了丰富的优质作品。但创作者在流量红利的驱使下不断积聚,也导致创作者水平良莠不齐、创作理念混杂,甚至受众审美诉求也日渐迷惘。这导致短视频创作进入审美的“茧房”,内容逐渐趋同,甚至出现低俗化的现象。如何厘清短视频创作的思路、快速跟进手法上的创新迭代,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去了解短视频影像创作手法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于海军 《民生周刊》2023,(10):48-49
<正>我国短视频用户达到10.12亿,首度突破10亿大关。最近,曹华峰发现,他常用的短视频APP上多了一些手办和贴纸的视频,他明白,这是女儿常看内容的“惯性投送”。曹华峰觉得,大人常用的手机,已经有了成年人的“足迹”,其中不少短视频内容并不适合孩子观看。他很纳闷,短视频平台的足迹采集、偏好分析、精准推送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5.
陈卫星 《传媒》2024,(6):43-44
在以影像为交流符号的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报业既可以依托自身建立的平台流量供给与运营基础设施,借助已有的采编队伍,发挥新闻采编的独家优势,主操短平快的新闻短视频,在传播速度及信息量上获取认可;又可以借力报人擅长的策划包装能力,推出系列短视频,或者专题短视频,让“有内容”的视频在民众心目中获取影响力。这是短视频在传统报业中主要的两种融合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自媒体短视频内容升级的可行性策略,以期达到提高短视频的播放量和增强自媒体竞争力的效果。【方法】通过市场调研和统计分析,现阶段自媒体短视频的主要类型有新闻资讯类、娱乐搞笑类、生活记录类等。【结果】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自媒体短视频类型多样,但是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问题,进行自媒体短视频内容升级存在必要性和紧迫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从打造优质自媒体团队、提高短视频制作水平、推行“短视频+电商”和“短视频+文旅”等跨界合作模式等方面,总结了短视频内容升级的具体方法,保证了自媒体能够稳定输出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移动传播阵地,创新内容形态。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包括融媒短视频在内的6个评选项目。次年,第29届中国新闻奖第一次出现“短视频新闻”评奖项目。短视频已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流形态。通过对部分爆款新闻类短视频开展内容研究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在标题的“网感”、  相似文献   

8.
和莹 《青年记者》2020,(9):40-41
短视频快速发展,使用户自主生产新闻内容成为一种潮流.短视频UGC新闻,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由用户发布自主生产的新闻(资讯)内容,时间长度在5分钟以内,新闻线索发现、手机拍摄、上传(平台审核上传)等一系列流程均由用户完成的新型新闻生产方式.短视频UGC新闻生产理念:分享性与公共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5.8%.目前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生产模式主要有两种:以梨视频为代表的新闻短视频客户端和以新京报“我们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栏目.  相似文献   

9.
曾光  眭丽莎 《青年记者》2017,(14):84-85
2016年,我国短视频的细分领域出现了一些变化,资讯类短视频备受关注.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界面的“箭厂”等陆续上线,这说明资讯内容出现了明显的“视频化”倾向.这种资讯类短视频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媒体发展模式,具有专业化、易分享、有效审核、内容多元及规模化等特点,为媒体发展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短视频现场新闻主要在网上传播,新闻性、碎片化特征明显,创作时既要符合新闻规律,又要用好短视频特性。主流媒体记者要发挥现场新闻采访报道优势,研究网络传播规律,生产出更多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好作品,在网络主战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作品迅速成为用户需求量极大的内容产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月25日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基于移动端的视频内容聚集了大量的注意力,“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模式成为新闻媒体在移动端进行内容生产的着力点。如今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赋能,尤其是新闻评论,不断与技术融合,呈现影像化、视听化、便捷化的特点,开辟了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与挑战,需要从内容、用户和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本文以深圳《晶报》观点类短视频“晶报说”为例,探究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短视频主要在其"短""精",它的出现及"普众化",意味着中国媒体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新媒体时代。2017年,被称为中国媒体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元年"。其中,传统媒体转型成功代表,以《新京报》"我们视频"最为典型。2019年更是"我们视频"提质增收的关键一年,《新京报》加大了对短视频、新闻视频的支持力度,视频新闻产量超过《新京报》出品新闻内容的一半,同时细分财经、娱乐、文化、体育、民生等所有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3.
王迪 《民生周刊》2023,(10):38-41
<正>强化各方主体的责任与能力,构建起政府、家庭、学校、网络平台等“多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全社会综合防范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调查未成年人观看过短视频,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沉迷短视频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接触、网络违法侵害、网络沉迷等一系列风险,危害不小。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短视频+”服务可以满足读者碎片化学习需求,对其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推广效果。论文以抖音、B站、微博视频号、微信视频号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现状,通过对比粉丝数、获赞量、作品数量及内容特点,揭示“短视频+”服务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从管理规范、功能定位、平台特色、营销理论、服务模式五个方面提升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民短视频时代,素人频频“出圈”,探赜“出圈”短视频的传播逻辑发现,其中共同潜藏着“用新方法讲好故事”的密码。现采用案例分析法,试图从2022年以来素人出圈的短视频中解读出传播的密码:从“硬传播”到“软传播”,出圈短视频载着“硬新闻”远行;UGC产品,用户更易接受更愿传播;“出圈”短视频,叙事逻辑符合“刷视频”的新阅读习惯,内容契合了当下人们的某种高级需求,戳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出圈”短视频的方法之“新”,在于创新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短视频的故事之“好”在于策划,策划要有创新,创新是短视频“出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下半年,安徽商报社成立主打短视频作品的工作室——慢慢工作室,主要目的在于为安徽商报视频号、抖音号供稿,培育粉丝。运营半年多来,共制作约40个原创短视频作品,1000多个剪辑短视频作品,用视频号为安徽商报社公众号引流近10万用户。现对几个月来我们在短视频作品制作及平台运营方面的心得体会作一探讨。哪些短视频容易出爆款从实际阅读及转评赞数据来看,媒体所编发的新闻类短视频仍是最受用户欢迎的,  相似文献   

17.
短视频著作权的复杂性使短视频平台内容侵权责任的认定面临认定标准模糊、过错原则中“明知”“应知”难以判断、“避风港原则”与短视频平台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等难题。本文基于以上诸多侵权认定困境展开研究,提出明确短视频平台的注意义务以利于侵权行为的认定;完善“避风港原则”,提高平台服务商的监管义务标准;利用先进技术辨别侵权短视频,平衡各方利益等建议,期望能为短视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建军 《青年记者》2022,(18):79-81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这一全新表现形式已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助力新闻内容的传播。但要实现新闻内容的“触动力”,就要找到内容和大众之间的“共情点”,并以“共情”为基础实现新闻短视频的“共情增益”。本文分析了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实现“共情增益”构建的具体路径和策略,认为应延展选题广度,以优质内容构建“共情”;变革表达结构,以新鲜话语催生“共情”;重视场景传播,以场景营造培养“共情”。  相似文献   

19.
作为近几年诞生的新兴科技产物,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的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成为App下载的热门。但在短视频平台的海量内容中充斥着大量抄袭模仿的作品,本文重点研究为何短视频平台侵权现象如此频繁。从短视频版权侵权的界定,创造的逻辑以及维权困难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穆青 《青年记者》2017,(23):64-65
短视频迎合了年轻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 关于短视频,Social Beta(社会化商业网)的定义是:“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由此可以看出,短视频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视频时长短,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二是制作门槛低,即拍即传;三是社交属性强,主要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 我国军事新闻的宣传与报道主要依靠解放军报等传统媒体、解放军报手机客户端以及“军报记者”“中国军网”等微信公众平台.军事新闻报道宣传色彩浓、内容严肃、框架性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受众关系的建构与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