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使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地区行业内产业集聚和竞争状况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随着地区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升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减少,即,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2)在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会显著加强;(3)在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和行业内,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则会显著减弱。本文为政府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进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战略有效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微观视角下发挥金融集聚的产业集聚效应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规模和创新双重视角,对于金融集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促进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也可通过网络经济效应和信息经济效应促进企业形成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2001—2019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探索金融集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显著提高了产业集聚水平;金融集聚通过显著提高企业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从而显著促进了产业集聚水平,企业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显著增强了金融集聚对产业集聚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力军.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是科技成果应用、科技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泰州市入围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进行调研,从创新企业的行业、规模、专利等方面深入分析,并提出泰州市创新型企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集成创新的宏观意义:产业集聚层面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集成创新是近几年来企业管理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主要讨论微观层面的创新问题。产业集聚现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组织形式,集聚区内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目前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源自区域经济理论,集中于其特性及有关的公共政策问题。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用集成创新的思路设计了产业集聚的演化路径,可以较好地解释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涛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48-250
文章针对信息时代下产业集聚程度加强问题,从知识和消费需求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即使在信息时代,企业的隐性知识仍无法远距离传播,空间上的临近性仍是获得该类知识溢出的最佳路径;信息时代需求环境变化加快,企业为加快技术更新速度、深化分工协作以及构建学习创新网络,也必然倾向于集聚;并对集聚产业内学习和创新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地区差距进行产业分解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08年间我国31省区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结构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且在极化区域内通过集聚的路径依赖与累积循环机制,影响地区差距的演变.尽管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强强集聚区产生了正向增长极效应,但这不足以短期内完全打破两极化发展的分化现象.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考虑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事实与趋势,发现服务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日益强化并可能成长为主导因素.因此,从长远发展看,要缩小地区差距,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三大增长极的辐射效应;同时,应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强势产业,积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合作,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为案例聚焦城市尺度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研究,对分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创新地理视角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经验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与空间依赖效应,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城市创新型空间出现网络化布局的新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与经济基础、劳动力规模等传统区位因素有关,创新氛围、协同功能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应当更加重视城市高技术产业微观集聚规律,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与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对中国突破外围封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文摘的匹配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潜力、产业集聚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发现市场潜力扩张和产业集聚均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同时东部城市和高技术行业市场潜力扩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是否是市场潜力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渠道,结果表明:多样化集聚在市场潜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专业化集聚并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间复杂的交互网络和知识迁移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出理论模型并予以解释,将个体企业视为产业集聚环境下的微粒,并能感知、处理和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体。模拟生物行为,通过对个体企业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形成宏观层面的群体行为数据集,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过程中会形成以创新企业为中心的虹吸效应,这种分布由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差异造成存在多个中心的趋势;其次,创新企业是一个多智能体,其创新行为选择受到创新规则集和知识库的影响;再次,企业创新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后果导致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之和最小;最后,产业集聚还会受到创新制度环境以及竞合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归纳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六个特征。同时,将创新型人力资本分为四类:企业家型人力资本,管理创新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以及信息型人力资本。根据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以及四类创新型人力资本特质的研究,提出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在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中的五条增值路径:主导产业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的集聚效应产生的路径;主导产业企业和竞争企业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聚集效应产生的路径;集群内核心要素与支撑要素的协同效应产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进口扩张的现实背景,以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CEPII-BACI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多重匹配数据,系统检验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进口竞争显著降低企业产品创新程度,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同时被削弱,且对高竞争行业、高政企关联企业和低技术行业创新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熊彼特效应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对进口竞争的主导模式.提出适当放缓国家亟需且有待突破技术瓶颈领域的进口促进步伐,提高政府研发补贴力度和完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转型双轮驱动,以及进口政策制定应根据产业技术水平配置差异化的进口竞争程度进行最优决策,以达到推动企业研发创新目的 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问题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产业集聚水平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产业集聚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合作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多种机制提升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但过度集聚也可能对创新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实证研究证实,产业集聚水平与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为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了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了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沈飞  周延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9):195-202
基于1475家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检验融资约束和环境规制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明显,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企业创新间起到促进作用,但环境规制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产权性质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对国有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作用有限,但对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显著.对此,应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法律制度;提升产品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规制的协调度;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激发国有企业研发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研发投入角度实证检验了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其一,我国上市公司创新决策受到同群企业决策的显著影响,且同群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其二,创新行为的同群效应在不同市场结构和相对市场地位下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处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以及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其研发投入的同群效应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创新行为的外在驱动力,并为激发企业创新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工业企业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部分。本文采用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对鲁粤苏浙四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工业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与其他三省的差距远超出预期,尤其是更能代表专利技术含量的拥有发明专利数以及代表高端竞争能力的国际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差距更甚,与传统印象里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创新资源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与山东省工业企业整体创新活跃度偏低、创新投入强度不高有密切关系,而究其深层次原因,应与山东省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高,小型企业创新意愿、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方面的不足等有关。此外,人才短缺和流失、创新成本过高、缺乏风险投资、技术和市场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也对山东省工业企业的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山东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数智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如何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并促进企业创新成为重大命题。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以人力资本为视角,选取201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上市公司创新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具有提升效应,这种提升效应在进行多种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业机器人从增加高质量劳动力和提升现有员工技能水平两个维度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对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现实需要,深入探究银行业竞争如何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与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银行业结构性竞争、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识别出以信贷配置为中介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降低信贷成本、增加信贷供给和优化信贷结构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形成企业创新投入的规模效应,同时通过增强银行对创新项目的筛选能力和创新风险偏好,激励企业提升创新产出质量,带来创新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且这一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高的地区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作用更强。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国家、企业和地方政府层面得到的政策启示为: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鼓励银行业适度竞争;完善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打造创新型企业;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