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爱与责任!那么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大爱无痕,更确切地说爱是一份深深的责任,有人说爱是一种奉献,但我觉得我心中的爱更像是一份深深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与责任,相得益彰是师德的灵魂。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杨菊芬 《广西教育》2014,(5):121+127-121,127
正爱是一种情感,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以下简称"三爱")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能量。"爱祖国"是个人成长的根基,"爱学习"是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爱劳动"是学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促使小学生走向生活、适应生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课程则担负起了"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责任.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当地的特色,我校开设了橡皮章的选修课程,以橡皮章为载体,以美术鉴赏为知识拓展,从"审美先行""刻出精彩""创意无限"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爱美、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探讨如何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塑造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4.
胡静莲 《教育》2013,(7):52-53
爱的教育包括家校和谐、师幼和谐、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坚持四个多一点。即"亲密接触多一点""身子蹲下来多一点""发展的眼光多一点""魅力提升多一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及时更新、丰富班级网站,让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幼儿情况;利用入园、离园时和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幼儿的"动态学习",结合主题活动,发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以"体验父母浓浓亲情"为切入点,开展了"我向父母献爱心""老师爱我我爱他""祖国在我心中""回报社会大家庭"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用爱散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  相似文献   

7.
学校通过实施"修己爱人,敬业乐群"的爱群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全面育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品德少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理念,围绕"爱群文化引领培育爱群少年"的主题,构建了党组织主导,干部教师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五位一体"德育管理体系。学校组织成立"爱群爸爸服务队""爱群妈妈智能团""爱群膳食委员会"等爱群联动共同体,推动"五位一体"德育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爱的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职业学校在实施爱的教育中要重视人格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形成了"失败者""多余人"的心态,加之大部分来自单亲、离异或留守家庭,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教育与约束,导致了他们没有安全感,少有爱心,狭隘、妒忌、暴躁、依赖、偏执、攻击性、自尊心极强等不良的性格倾向,面对学生的人格缺陷,人格教育是重中之重。首先,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挖掘学生闪光点。通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区域"三爱"教育的有效形式,构建"三爱"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班级教育小组""学生志愿者制度""新型三好学生"制度等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关注"三爱"情感的关键性、基础性因素,即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感的培养,有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创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形成"爱"的环境,为涵养学生"三爱"情感,砥砺"三爱"意志,锻造"三爱"品格作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把握住"严"与"爱"的尺度。对学生过分宠爱或者对学生过分严厉,都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班主任要认识到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只有"严""爱"融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效果。本文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严"以及"爱"与"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有益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孩子朝夕相处中,我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而又充满稚气的眼睛,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在想,需要我们的爱与责任,我不禁发出感叹:给孩子们多一点爱吧,因为他们更需要我们去爱。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慈母般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学生。我深深地懂得,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永远也忘不了七年前的"教师节"那份珍  相似文献   

13.
李利 《中国教师》2014,(6):91-9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越发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效呢?本文将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的"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活动主题,探讨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生活因爱更美丽"这一教学内容由"关爱无处不在""这是我们的心意"和"随时伸出我的手"等三方面组成,旨在教育学生关爱与帮助弱势群体,从而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因为有了帮助而变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活动,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功课,首先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乐中求学。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7,(18):195-196
"爱"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就是教育的源头活水,用教师的爱去唤醒学生的爱,用教师的心去培养学生的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反,教育如果没有了爱,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总结了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近几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将对学生的爱具体化为"宽容""民主""鼓励"与"批评"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可以体现在:"带来更多活动设计素材""突出活动设计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相关问题,可以带给相关教师更多启发.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  相似文献   

17.
<正>亘古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作为一名课程建构者,我们同样需要思考"这门课程是谁""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国家课程变成学生素养和能力,真正实现学科育人功能。如何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实现课程由"云端漫步"到"落地行走"?结合多年实践,笔者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一、学会上位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并仿照课文编写诗歌赞颂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抓住"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学校校长寄语中写道:“教师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生命”,也曾以自勉的名义提出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来承担”,试图在强调爱与责任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五小"明星具体是指"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明星""家庭小帮手"。"五小"涵盖了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而对于五小明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行动研究上,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践体验活动争当五小明星,从中探究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行动策略。"五小"明星行动少先队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身心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