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前 《新闻世界》2010,(11):73-75
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和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五四"时期的报纸副刊走上了纯文学副刊的道路,宣扬理性精神、对自由的个性化追求是其主体基调,与此同时,文学社团和流派以报纸副刊为阵地进行了激烈的学术争鸣。在新传媒时代,当代报纸副刊也进行着通俗性、草根性、综合性与延展性的探索。本文从"五四"时期副刊与当代报纸副刊的比较研究入手,思考新传媒时代报纸副刊如何突破停滞不前的发展局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报纸副刊业呈现出的"传媒套娃"①现象,本文以《重庆晚报》为例,从报纸副刊的定位和创新两方面入手,分析《重庆晚报》在报纸副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提高报纸副刊影响力的方法,提高报纸副刊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报纸的一个特色,副刊的历史已逾百年。在媒介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和中国报纸市场化运作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报纸副刊显现出五大发展态势:多元化、专版化、新闻化、本土化、互动化。只有把握住报纸副刊的发展走向,因势利导,才能使报纸副刊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内容上的升华与经营方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许莹莹 《新闻爱好者》2010,(11):117-118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新闻纸,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世纪20年代,以北京《晨报》"副镌"为代表的副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名噪一时。  相似文献   

6.
郑东青 《今传媒》2013,(2):53-55
本文通过对近十二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各个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位论文有关"报纸副刊"的文章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近十二年我国报纸副刊研究四大视角:五四时期副刊研究;副刊的属性、定位;副刊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新媒体时代副刊如何突围,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和一个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说起自己的工作,告诉朋友自己在报社编文艺副刊,朋友问:"现在报纸的副刊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还有人看副刊吗?"朋友是外行,却在无意中说出了一些读者的真实想法,副刊面对新闻的强大,已经弱小得不堪一击。的确,翻开一些报纸的副刊版面,大多千孔一面,相似的版面设计、相似的栏目设置、相似的文学体裁、内容相近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纸的副刊长期以来都是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是百年发展中逐步确立的地位,而在网络时代,副刊很可能不只是留客的妙招,更是招客的利器,这一趋势,在未来三五年内将变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0.
崔伟 《新闻爱好者》2012,(22):66-67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报纸分为新闻版和专副刊版,新闻的特点是“短、平、快”,而副刊则是慢性的,软性的,它的特质是文化。报纸副刊在中国报业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阿Q正传》在报纸副刊中刊载,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五四时期,报纸副刊受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影响,大批提倡民主、反封建的文章成为全国瞩目的舆论中心。如今,报纸副刊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报纸在发展,副刊也在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左元 《新闻世界》2014,(9):8-10
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报纸文学副刊整体式微 报纸副刊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五四"时期、上世纪3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报纸副刊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各家报纸不可或缺的版面,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时的副刊,基本上都是文学副刊,其品位成为报纸品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浅论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变化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希  张湾 《新闻世界》2012,(7):199-200
"公共领域"在哈贝马斯看来,代表的是一种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而报刊可以说是"公共领域最典型的机制"。本文主要是以黎烈文时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为例,探讨近代中国报纸副刊公共领域构建的时代背景、构建过程以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浅议报纸副刊的新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性与文艺性的有机结合,便是今日报纸副刊的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这样说?这不仅仅是被整个报纸副刊发展史所证明了的,而且也是现代副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副刊,与新闻争“主角”是不现实的。没有新闻作为报纸的主体,副刊存在的希望何在?那样的副刊报纸岂不又成了文学刊物。所以,副刊只能在新闻的载体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与主体共存亡,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副刊的新闻性尤其不可小觑!反映时代的呼吸,反映改革的脚步是当今报纸副刊不可忽视的责任。与文学期刊相比,报纸副刊周期短、覆盖面广,文学期刊几个月之后才能反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