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日本备战东京奥运会的举措进行研究。认为日本提升竞技实力的措施包括:设立专门备战管理机构,调整备战机制;颁布奥运支持政策,制定金牌强化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助力奥运备战目标实现;制定竞技人才提升计划,挖掘潜力人才等。日本打造了针对性的训练、保障、服务“一体化”备战体系;完善了政府主导的目标“导向性”备战计划体系;构建了选材、培养、训练、保障“全面化”备战援助体系。提出坚持实施举国体制,充分调动国家和社会资源服务奥运备战;创新传统奥运备战模式,优化优秀竞技人才选拔机制;夯实传统优势项目,统筹发展各类运动项目;加强科技助力奥运工作,重视情报信息挖掘;以项目改革为基础,重视提升男女混合奥运项目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分析2016年里约奥运周期的世界竞技格局,梳理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参赛形势,提出临赛的备战策略。研究发现,里约奥运会的竞技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中国、俄罗斯处于“第一集团”,英国和日本竞争“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中国代表团将保持与伦敦奥运会基本相当的成绩水平,预计金牌数在32-35枚之间。我们要进一步做好项目调研与信息情报工作,在最后阶段争取获得更多参赛名额;切实规划最后阶段的训练,减少伤病影响;制定合理的参赛方案,提高参赛致胜水平;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做好运动队的选拔工作,把里约制胜与东京制胜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两个奥运备战工作的协调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与特征,对于推动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和奥运备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不同政策导向下的日本竞技体育跨越了“脱亚入欧”期、快速崛起期、改革转折期、渐进复苏期、全面复兴期五个阶段,贯穿了以军事性、功利性、保守性、振兴性、争先性为中心的政策主导思想。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服务于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政治利益需要;打造了“一贯制”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与保障体系;构建了科技、信息、医疗、训练、服务等“一体化”运动员援助体系;特定时期缺乏持续性,未处理好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拓宽我国竞技体育政策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利益新诉求;完善奥运备战援助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助力、运动员援助、训练参赛等科学化水平;健全适应中国国情的多元化、“一贯制”后备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推动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和带动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围绕科技助力奥运,服务训练,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 认为:从上届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金牌数出现明显下滑形势看,我国竞技代表队 将会在2020 年东京奥运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前有美国、俄罗斯强大对手围追,中有英 国、德国、澳大利亚竞争,后有东道主日本堵截。分析了强大对手在竞技训练硬件、软件 方面的三位一体格局以及完整、系统、科学的训练环节,指出当前我国科技助力奥运训练 的三大主要任务:1.科学的顶层设计;2.构建科学化训练团队,提高科学对训练的引领作 用;3.探索竞技训练的科学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女排几十年奋斗历程,有辉煌、有低谷、有波动、有巅峰,其竞技成绩长期受到国人的热切关注。进入新时代,中国女排在训练、比赛和国家队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好的探索,在训练手段、比赛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有益创新,赢得了世界关注,而东京2020奥运会的“失利”,使影响竞技成绩的系列因素更引发深思。文章围绕中国女排在里约2016奥运周期(2013-2016)、东京2020奥运周期(2017-2021)33场国际比赛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教训进行阶段性总结,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探究这两个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竞技成绩的影响因素。为稳定保持中国女排巅峰实力,研究提出中国女排要高度重视竞技成绩的比拼归根结底是技术和人才比拼的竞技逻辑,要充分发挥联赛的育才作用,抓牢技战术以及教练员、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底层建设,延续、拓展中国女排发展优势,持续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跳水队取得了奥运会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当前,正值2024年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为巩固中国跳水队的竞技实力,同时为备战巴黎奥运会提出竞训建议。运用录像观察法,依据"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2021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确定了中国跳水队在东京奥运会的夺冠竞争对手;以科技为支撑,通过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增强了中国跳水队在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实效。通过分析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奖牌榜排名前八的国家体育代表队夺冠选手、中国跳水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的比赛表现、中国跳水队在东京奥运会的夺冠竞争对手的比赛表现,提出中国跳水队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对策:完善夺冠竞争对手信息情报服务机制,加强对夺冠竞争对手的分析;发挥跳水项目科学训练保障团队优势,细化巴黎奥运会周期备战计划;加强中国跳水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认识巴黎奥运会夺冠的参赛形势;进一步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确保中国跳水项目奥运选手的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7.
从第28届雅典奥运会试析我国竞技游泳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分析了现阶段世界竞技游泳的格局,针对我国竞技游泳水平滑坡的现象,指出我国近几年竞技游泳滑坡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应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强化奥运战略;挖掘游泳后备人才,创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科研训练基地,加强对"反兴奋剂"的研究;增强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近几届我国代表团的金牌分布演变、奖牌分布演变、优势与潜优势项目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牌分布点逐渐增加;2.奖牌分布面更广;3.游泳成为金牌和奖牌的新增长点,已经成为重点优势发展项目;4.我国竞技体育整体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结构发生了调整。最后,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嬗变现实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同场对抗球类项目奥运会核心竞技能力是指在2008年奥运会备战过程中,能显著提高竞技水平的竞技能力要素,是奥运会比赛中取得预期成绩,战胜竞争对手的关键能力。实践证明,核心竞技能力战略可以明确训练的现实目标,制定相应科研服务对策,对提高中国女足的竞技水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备战巴黎奥运会的背景下,探讨近三届奥运会我国游泳项目的竞技表现,提出游泳项目发展的优化路径,对提升我国游泳项目竞技水平具有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三届奥运会我国游泳项目的参赛表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近三届奥运会我国游泳项目整体成绩不稳定,不同性别游泳项目竞技水平发展不均衡,“阴盛阳衰”现象比较明显;优秀后备人才储备结构不稳定,游泳项目可持续发展效能不足;运动员选拔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世界大赛参赛人数整体下滑;金牌至上的夺标理念依然占主导,游泳项目竞技水平难以整体提升;游泳项目内部结构发展不均衡,耐力性项目水平下滑比较严重。研究提出:系统挖掘女子游泳项目崛起经验,尽快突破男子项目发展瓶颈;优化游泳后备人才储备结构,科学推动游泳项目可持续发展;引导社会、市场、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提高游泳项目社会化水平;科学评判游泳项目综合发展指标,提升游泳项目整体为国争光能力;科技助力提升训练参赛智慧化水平,促进游泳项目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艺术体操的成绩提高较快,在2003年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了集体全能第7的历史最好成绩,也首次获得了奥运会的入场券.但是中国艺术体操还是处在世界二、三流的水平,找出差距原因所在,无疑对我国艺术体操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研究认为:造成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差距与训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训练学因素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不足,各训练阶段过程短,各训练阶段专项负荷过度及严重的运动损伤,致使我国能担当为国争光的一流运动员少,尖子运动员"厚度少"、"成才率低",拉大了与世界高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对比分析法,以我国第7—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前八名运动员成绩为依据,借鉴经济学区域划分理论对我国参加全运会田径比赛的各区域竞技实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实力区域性、男女子区域差异性、竞技实力动态性、整体实力与绝对实力高度相关四大特征。认为,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把握地理环境优势,发挥地域、区域文化的积极效应;政府宏观调控,保优促劣;以科技为主导,提高竞技田径训练科学化水平;拓宽田径市场,争取资金来源,以促进我国竞技田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竞争格局前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男子竞技体操是我国奥运战略的重点夺金项目.为使中国男子体操队更好地备战雅典奥运会,以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赛况为主要依据,分析各国男子体操的竞技实力,并前瞻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可能出现的竞争格局,为中国男子体操队有效地备战奥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和当前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发展动态,基于我国竞技体育现有竞技水平和发展现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和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培育实现途径包括:1)发挥高层领导的核心作用,实现管理整合;2)确立多点优势单项发展战略;3)积极打造人力资本,培育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主体;4)积极开展先进的竞技科研,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训练生产力;5)围绕实战,构建多元化竞赛实战保障体系;6)发挥宏观协调作用,在竞技体育项目结构布局中引导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7)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强化基于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观念。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其培育措施包括:1)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机制,使之更加体现竞技化和法制化;2)找准突破口,积极打造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核心人物,努力扩大奖牌增长点;3)积极贯彻“科技兴体”方针,为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增添动力源;4)积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因势利导;5)以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奥运优势项目集团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天津市第10、11届全运会竞技体育参赛项目布局,并探讨天津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及备战第12届全运会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比较优势项目有网球、排球、击剑、武术套路、柔道和游泳6项,其中,男女网球和男女击剑项目,属于比较优势长盛不衰型;(2)比较优势项目群体和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相对竞技实力比较稳定,但仍处于比较弱的竞技地位,相对竞技实力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3)应以比较优势项目为龙头,拓展竞技体育项目,探寻全运会金牌新的增长点,确保12运会竞赛目标的实现及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竞技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是我国残奥会战略的重点项目.为使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更好地备战雅典残奥会,以2004年IPC组织提供的世界最新排名、2002年第三届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2003年非洲锦标赛成绩为重要依据,分析各国女子举重的竞技实力,并前瞻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队出现的竞技格局,为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队有效地备战雅典残奥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网球项目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当前形势进行具体和全面的分析,认为我国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女子项目亟待突尖;男子项目亟待突破;以实现奥运争光为最高目标的管理手段亟待完善;围绕奥运目标实现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亟待完善。并由此提出了备战策略方面的建议:聚合资源,打造个体高水平训练保障团队;深入研究项目规律,有效提升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实施机制创新,构建大国家队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队伍结构,清晰培养层次;强化组织领导,实现有效管理;发挥体制优势,强化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竞技攀岩2016-2017年相继进入奥运会、青奥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攀岩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采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以世界重要攀岩竞赛成绩为依据,对当今国际攀岩运动竞技格局进行探讨,并提出中国攀岩竞技实力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攀岩运动整体竞技实力呈地域性分布,欧洲优势明显,亚洲正在迅速崛起,美洲在个别单项上缓慢增强,竞争呈明显多元化态势。(2)当前国际攀岩运动竞技格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集团,俄罗斯、法国等国竞技实力处于世界前列;斯洛文尼亚、日本等国在部分项目上实力较为突出;瑞士、西班牙、中国等国位于第三集团;其余尚未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国家统称为第四集团。(3)中国攀岩运动竞技实力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国际攀岩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应在仔细分析当前国际攀岩竞技格局的前提下,加强对国际竞赛规则的理解,加强国际交流,注重后备梯队建设,促进队伍结构合理化,完善竞赛机制等发展策略,促进中国攀岩竞技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加速专业化进程,迅速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竞技健美操距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分析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征和发展方向后认为竞技健美操是集体能、技巧、音乐和艺术表现力为一体的综合运动项目,我国目前的竞技健美操训练体系很难达到高水平成绩,必须加速我国竞技健美操队伍的专业化进程,以应对竞技健美操可能加入奥运会的形势,并提出建设竞技健美操专业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梳理东京奥运周期蹦床项目竞争格局,分析东京奥运会我国蹦床的夺金实力,全面揭示成套动作难度、飞行时间、完成质量、动作稳定性与奥运夺金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东京奥运会备战策略。研究表明:中国、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俄罗斯这五个国家形成了世界蹦床的领先集团,是东京奥运会金牌的有力争夺国家;在东京奥运周期蹦床世界大赛中男子获得53.33%的金牌,女子获得39.99%的金牌,男女选手均具备冲击奥运会金牌的实力,做好备战和参赛工作尤为重要;面对东京奥运会的激烈竞争,我国蹦床项目要进一步提升备战选手的“高难度、高飞行、高稳定、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