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阶段,农民工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正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生活与权益保障,事实上已经成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身特点,他们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其权益保障亟须得到关注。就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流浪动物的收容和领养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者经过社会调研和资料搜集后,提出了一个名为"E猫圈"的公益活动项目。通过线上APP和线下猫咪咖啡厅交互设计,为城市流浪猫的收容与领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多了一份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体育权益缺失是当代社会应该给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明确农民工体育权益;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以农民工工会为依托,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体育技能等途径来保障农民工的体育权益.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总结合肥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前提下,对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政府、企业和农民工本身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些因素,就如何解决合肥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却经常遭到侵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工的各种歧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很难在城市入学,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着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不公平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产生这些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开始要求获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因而市民化意愿日趋强烈。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以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旧有体制的桎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依然面临困境。应统筹各方面力量,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解决其子女义务教育和升学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体系等,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社会在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上存在两种认识误区:一是农民工生活处于绝对贫困,二是农民工正与社会一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的关键是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不断涌入,"乡下人进城"已成为一个热门的叙述主题。尤凤伟的《泥鳅》以城市为叙述空间,从权力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乡下人进城"的故事。无论是生活在"城外"还是"城里"的乡下人都无法被认同。他们身上笼罩着人物与背景严重分离的强烈荒诞感和悲剧性。城市在各方面的高高在上,已经成为乡村不敢奢望的高峰,是弱势群体不敢尝试的异度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秀芳 《职大学报》2006,(1):114-116
本文通过探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对社会文化主义心理学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