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及审美体验大体相通,但颜色词除了表示大自然绚丽色彩外,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颜色词"绿"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内涵差异表明,理解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想来"与"看来"在现代汉语中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其词汇化、语法化及语义、句法的研究在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通过"想来""看来"的语义演变及词汇化、语法化的历时性研究,对"想来"与"看来"的词性演变及语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脸"在汉语中属一词多义。对有关"脸"的隐喻和借喻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脸"的5种引申义:脸代表人,脸代表人品,脸代表面子,脸代表情感以及脸代表健康状态。其中,"脸代表面子"这一用法最丰富,反映出中国人民重情义、爱面子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体育的全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对什么是体育进行了论述,认为:体育是人类一种特有且特殊的育化方式;体育是一种包括体育运动、体育科学、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现象;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断代划分的分歧导致"近代"一词的翻译出现不清,甚至错误。根据"近代"、"现代"在世界史、中国史中的比较共识的定义、"modern"一词的意义内涵以及"近代"一词的翻译现状,对"近代"一词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的语言和文化有其共性,所以各语言之间都存在着相关的对等成分,但又由于各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在一种语言里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没有对等或契和的词,有人称这种情况为词汇空缺,也有人称之为空缺矛盾,还有称这些词为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7.
论"健美操"与"有氧操"的甄别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共用"健美操"一词,而给人们在使用时造成的混淆和误区,提出建议:除竞技性健美操使用健美操一词外,其它健身性健美操都应称"有氧操".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的"苦"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后来引申为这种植物的味道,再引申表示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与"苦"的味道具有认知上的同构原理:带有刺激性,让人不舒服。"苦"由具体的意义引申出抽象的意义。人隐喻性的认知方式带来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苦"的隐喻由味道域映射到心理感觉域,体现了人类从身体经验出发来体认世界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9.
并列短语的词汇化是现代汉语双音词产生的一个主要途径,文章以"避免"一词为例,从共时层面对"避免"的表义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从历时角度考察"避免"的词汇化演变历程,并就"避免"一词的词汇化机制从心理组块、韵律机制和使用频率三个方面进行考究。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语中,"杜鹃鸟"一词具有的不同国俗语义,它以其独特的外在形象,经不同民族的审美情感、体验内化后,融入了复杂的情感因素、文化内涵,折射了中西方意蕴复杂的情结.  相似文献   

11.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搜集《西游记》中助词“将”的用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助词“将”的性质的界定、助词“将”所出现的各种结构类型及与明代之前出现的助词“将”的使用情况的比较等方面的描述说明,发现了《西游记》中助词“将”在明代所出现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什么”和英语的“what”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常用的词语,在语义和用法上,二者有同有异.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个词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困难层次模式预测英语为母语者学习“什么”时的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5.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16.
“筋斗”是中国毯子功的基本技艺。“筋斗”一词源自明代于慎行《榖山笔》揣拟的典故,认为“筋斗”源于“金斗”,典故出自《战国策.燕策》。“筋斗”一词有多种写法和念法,“筋斗”亦作“跟斗”、“斛斗”等,不一的字形,以及典故不明,皆表明了“筋斗”是一个谐音词。从语言的视角,“筋斗”一词源自于伊朗语汇,也透视出粟特文化的遗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8.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式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从其结构、意义、价值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比"字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加大,综合性程度正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季节词"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的现象.可见,在跨文化交际和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词汇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