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度认识和谐社会与伦理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发挥伦理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的恒久内在动力。伦理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的最终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分化问题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桑玉成 《上海教育》2006,(8A):44-45
和谐社会的本质 从更为宏观的意义上说,所谓和谐社会,其本质上是指实现了人际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确立了判断社会主义本质的两大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重温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了新的理解.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促进生产力高度发展为主要任务;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旨归;以结构合理、运筹得当、井然有序为基本规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统一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社会的和谐发展理念对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并轨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育奠基的视角解读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与和谐社会息息相关,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教育本质就是一种和谐精神,它可以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营造和谐的关系,推进社会及教育的均衡发展,增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民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执政为民的执政价值观的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凸现了人的本质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条件。和谐社会必须是公平与正义、诚信与友爱、开放与宽容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创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本文从社会宏观结构和几种基本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对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觉的人的发展过程,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一切发展以人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必须以人为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规律、全面提升人的现代素质。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力量。所以,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法官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从法官的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国法官的素质,加快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对于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又是以道德价值为判断标准的。法律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是否建立于优良的道德价值基础之上。可见,法律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之基;经济发展是和谐社会之本;政治民主是和谐社会之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之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了只有和谐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有了和谐的人才才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人才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理想的本质追求;和谐社会是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要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解决;和谐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理想人格的塑造是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本主义和谐社会是两种异质的和谐社会。文章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指出: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极权社会。其和谐也是一种虚假的不可能真正达成的和谐,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必将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古代传统和谐社会理念在现代的延伸和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则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报是传播、培育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职能是引领和谐校园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校园文化体系。高校校报以直观的方式反映了高校校园的和谐建设进程,延伸和发展了和谐社会理念,对和谐校园建设实践起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和谐社会的形成要有法治所保障的有序秩序;和谐社会依赖法治所保障的人权基础;和谐社会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所维护的正义;和谐社会形成的目的必须靠法治给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社会,民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谐社会是民主社会的高级阶段。二者的这一关系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要建设一般意义上的民主社会,实现社会的基本和谐;再建设高级阶段的民主社会——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程。胡锦涛同志从六个方面归纳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出了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