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本文认为,这是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错误.实际上,在撰写<神圣家族>(1844)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基本上是认同的,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开始,马克思才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以抽去了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为研究对象的人为基础去解释一切问题的哲学学说,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显著特征和本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地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1886年,恩格斯在其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第三章末尾,在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之后,他接着说:“但是费尔巴哈所没有走的一步,终究是有人要走的.对抽象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恩格斯的这个关于唯物史观的实质性定义,被某些人遗忘了;被教条主义者抹煞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唯物历史观的同时,也科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重读此文,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转变过程;"现实的人一这一观点产生干<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发挥和论述.梳理"现实的人"观点的理论嬗变过程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愿望,也是哲学的梦想.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明确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思想,同时也是现实的社会历史力量逐渐地,不可阻挡前进的结果.马克思的毕生事业就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从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萌芽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作些阐述,这一历程是从<德法年鉴>时期开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最后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志><共产党宣言>.当然,这与卡尔·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他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工人运动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才克服了共产主义的空想性质,认识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必然性,取得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党的性质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一论述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对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仍有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的<共产党宣言>.它既是<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又是<共产党宣言>在当代的价值彰显.  相似文献   

8.
马恩价值理论并非劳动价值一元论,而是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只是其向"具体"上升中的抽象出发点.考茨基<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未公开发表的条件下撰成的,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的悖离和对第一卷的形式主义或绝对化理解.伯恩斯坦依据<资本论>第二、三卷,畅言劳动价值论与当时已兴起的效用价值论的互补,是比较符合马恩价值理论本相的,而考茨基等人以"反修"为名,用"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判伯氏,虽在政治上有一定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却是僵守误解,曲解马恩.这种"一元论"后来因"反修"而"正宗"化于列宁,独尊于前苏联,至今残喘于中国,乃是"阶级斗争为纲"在价值理论中的遗存物.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L.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是唯物史观这“第一伟大发现”确立的标志,正是唯物史观的确立,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才有了全新的基础,才找到了理解人的问题的钥匙,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次得以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不破哲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表示过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变迁的,相反他们对此采取了相当谨慎的和不确定的态度.将未来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并体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分配方式是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相关思想的严重误判,其原因在于列宁没有把握<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哲学教材中普遍是将其置于理论到实践的框架中去理解的.我认为应将其置于实践到认识(理论)到实践的框架中去理解,这样不仅符合马克思原文的逻辑要求,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革命性的哲学要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这部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命题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逻辑前提,其理论内涵应历史地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意义重大的理论建树;论证了"异化劳动"可以创造美,是一种不自由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3.
当代资本主义种种新变化,特别在新变化中不断滋长和积累的社会主义因素,进一步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段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中揭示当一些科学家由于藐视辩证法、藐视一切理性思维,在最肤浅的经验主义指引下,就会从自然科学陷入神秘主义的神灵世界.恩格斯的批判方式的特征是"基于实践检验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这和那些不参与实践,从原则出发的批判者是毫无共同之处的.文章着重强调进行这种批判在当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景中强 《红领巾》2004,(2):34-39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生产理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它从“人“的角度考察了精神生产,指出精神生产是人性的张扬和超越,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重要根据.因此,从方法论上它摆脱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从“物“的角度考察精神生产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它又从精神生产的角度来理解人,把人当做精神性的实体,把精神生产理解为人的类本质或人特有的生命活动,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当做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或人生的最高境界,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人、人的精神生活或主观世界的研究,开创了近代精神哲学研究的先河.康德的&lt;纯粹理性批判&gt;、&lt;实践理性批判&gt;、&lt;判断力批判&gt;以及黑格尔的&lt;精神现象学&gt;、&lt;精神哲学&gt;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理论的集中阐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是在对黑格尔“自我意识人”和费尔巴哈“抽象人”的批判中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理论的,批判并意味着完全的否定,马克思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精神能动性和费尔巴哈关于“感性”的思想。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构成精神的真正主体,精神则是“现实的人”实际活动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是根据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和揭露批判阶级社会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以及在批判继承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的片面发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社会分工 ,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造成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片面…  相似文献   

18.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它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制约性以及人的主体能动性二者的辩证统一,与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隐晦哲学家德里达的思想并非无"规律"可寻,本文通过解读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们>,指出大多数学者对德里达哲学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德里达的主要哲学贡献不是对传统哲学的消解和颠覆,而是揭示出哲学从来未曾有过的新面貌,即事物如何出场和如何传播.本文主要分析德里达如何根据这样的思路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样的阅读同时也是对<资本论>中"看不见的现象"的阅读,对书中"幽灵性"的阅读,这种态度,也表明了德里达持一种"没有宗教的宗教"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天才地发现了人同时是能动和受动的存在,这意味着人必须依靠自己的本质力量去追求、创造符合其内在尺度的对象或环境,这种符合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符合,人由此领悟自己的幸福.人的内在尺度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同一性,即内在尺度是有力量的尺度,本质力量是有尺度的力量.人的内在尺度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本体性、多样性、历史性、社会性、可遮蔽性.马克思的这种看法为人类指明了通向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