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在讲述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 ,这样叙述道 :“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起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 Na2 O2 2 CO2 2 Na2 CO3 O2因此 ,它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 (P10 3)。就是说 ,潜水艇 (或个体潜水员、防护面具 )原携带的氧气有限 ,当需要长时间水下潜伏时 ,就要受供氧不足的制约。根据上述化学反应原理 ,我们可以使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废气与过氧化钠反应 ,便能“再生”出氧气以供使用 ,这就大大提高了供氧量 ,以利于潜水员在水下作业。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遗憾的是 ,书上没有安排实验…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材在讲授氨气的性质时指出:"在通常条件下,氨气在氧气中不发生反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H2O,并放出热量。"但也有很多教辅书的习题中出现了"氨气在纯氧中能安静燃烧,且生成N2和H2O"。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让实验事实说话,笔者通过研究,创新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实验装置,能非常方便地演示在不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氨气确实在纯氧中能安静地燃烧,而且现象十分  相似文献   

3.
大理石遇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跟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证明反应产物有氧气的生成。移去干燥管,将余烬木条插入试管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明钠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剧烈反应、燃烧,产生黄红色火焰,而在低温情况下只是缓慢反应,并不燃烧,钠的表面出现黑色物质;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炭和碳酸钠。  相似文献   

5.
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就金属活动性而言,钠比镁还,略强些,猜测加热时钠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为验证学生们的猜想,我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上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收集和使用二氧化碳也不够方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又没有安排实验,学生看不到反应现象。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便于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贮存、收集和性质实验,我利用废品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贮存、收集和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喷泉的实验联合装置。  相似文献   

7.
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补充实验实验装置:见图1。实验步骤:①U型管中放入碳酸钙,并在其管的一端放入少量玻璃纤维。②在玻璃纤维上放入少量过氧化钠粉末。③向U型管另一端注入适量盐酸,浸没碳酸钙。④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过  相似文献   

8.
1 Na2O2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一化学(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在讲解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只给出了化学原理,没有演示实验,讲解时缺乏说服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利用NO在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极易溶于水这个原理,设计出装置并通过20组数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的改进方法,完全可代替红磷燃烧测定空气含氧量的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半水煤气是我国小型化肥厂生产合成氨的原料。在造气炉内燃烧着的块煤和空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叫空气煤气;炽热的煤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叫水煤气。把一定量的空气煤气和水煤气混合所得到的气体,称为半水煤气。半水煤气,主要由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组成,并含有少量硫化氢和惰性气体。半水煤气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对合成氨生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12.
用注射器和青霉素小瓶设计实验装置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检测蜡烛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从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速率、离子的导电能力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对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电位序在镁和铜之间的金属元素硝酸盐,它在热分解时,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如: 在加热Pb(NO_3)_2固体时,从试管里可见到红棕色气体NO_2。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如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放出。 而NO_2气体既具有红棕色,又具有强氧化性,它跟氧气一样,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在检验生成的氧气之前,必须将二氧化氮除去。仅用带火星的木条通入管口来证明有氧气放出,是不严谨的。为此,我对该项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教材中此实验的做法是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钠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石棉网上留下一层黑色物质,并有少量淡黄色过氧化钠存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创新设计(1)设计背景在探究氧气的性质时,一般会安排C、S、Fe三种可燃物燃烧的实验,通过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通常的做法是在三个集气瓶中依次完成,现象短暂且不具有连续性,对比不明显,而且Fe燃烧时对操作要求较高,容易失败,硫的燃烧也会产生污染。是否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完成课本中有关氧气助燃性的相关实验,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操  相似文献   

16.
乙炔制取的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只要把水滴入盛有电石的试管里,立即有气体放出。点燃时,火焰明亮并有浓厚的黑烟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通入溴水中,溶液都褪色。 但乙炔与水的反应很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故而,学生往往因为反应剧烈,反应速度快,又放出大量的热,所生成的泡沫从管口喷出,而导致手脚慌乱,甚至打碎仪器,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对该项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课讲到氮气与氧气在电孤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并通过一氧化氮在充足氧气条件下生成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加以证实这个反应确实发生,过去课堂演示此实验时,现象不明显,若采用下述实验方法,则可得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教材中此实验的做法是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钠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石棉网上留下一层黑色物质,并有少量淡黄色过氧化钠存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酒精棉球为载体来做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焰色反应的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堪称妙用。一、酒精棉球的制做取一小块脱脂棉搓成豆粒大小的棉球,然后用盐酸处理过的干净镊子夹起,蘸取少量的无水酒精或95%的分析纯酒精,至棉球刚好湿润,使得所用之物。要注意酒精切不可蘸多了,多余的酒精可用镊子挤出去。二、实验原理酒精棉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有三点:1.由于湿润作用,酒精棉球可沾附粉末状固体反应物成为载体,2.这种载体能扩大固体粉末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点增多,反应进行的快且充分。3.酒精棉球点燃后能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20.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