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因方言所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z、c、s和zh、ch、sh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具体表现为:z、c、s混为一体,z、c、s与zh、ch、sh分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上几个声母的教学总结了点经验,与同仁们共同研讨:造成以上6个声母发音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z、c、s与zh、ch、sh虽说都是舌音声母,但概念有所不同,z、c、s是舌尖前音,而zh、ch、sh是舌尖后音,教学z、  相似文献   

2.
一、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前元音(又称特别韵母)“=i”组成的整体认读音节zi、ci、si不能说是声母z、c、s和单韵母i(衣)拼成的。“-i”称舌尖前韵母,不单独发音。“-i”看成是声母延长的符号。z、c、s是声母,发音时轻短,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声音拖长些。二、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zh、ch、sh不是声母z、c、s和声母h(喝)组成的。因为zh、ch、sh不是拼来的,而是拼写规则的决定,“h”看成是翘舌符号。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不是声母  相似文献   

3.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中的声母[n],对应普通话中的声母[z]、[n],以及少数的零声母;与梅县客家话不同的是,大塘没有[η]的发音。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赣方言影响下向简易化、统一化发展。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发音对该地区人学习声母[z]、后鼻韵母[η]不利,但鼻音、边音不相混。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习声母z、c、s,认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会读四声。2.练习拼读3个声母z、c、s和韵母组成的音节。3.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5.
教学重点记住声母表顺序(尤其是zh ch sh r z c s)。教学难点根据声母表连线。教前准备声母卡片两套,小黑板(写填空题),黑板上出好鱼儿连线题用纸蒙住。教学过程一、抓难点,复习部分声母(易混淆的b p d q)  相似文献   

6.
李旭 《现代语文》2015,(4):34-39
描写、分析霸州方言声韵调三方面的特点。声母方面,古见系开口二等有少数字保留舌根音声母;古知庄章今基本读[t■]组声母;古日母字除止摄开口外,读[z]声母,还有一些非古日母来源的字读[z]声母,如云母、以母;古影疑母开口一二等,今普通话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读[n]声母。韵母方面,存在与普通话开合口不同的字;存在系统的文白异读,尤其是古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有儿化韵母,后鼻音韵母儿化后主要元音不鼻化,与非后鼻音韵尾韵母合并。声调方面,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归到四声中。  相似文献   

7.
声母教学是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23个声母中,有的形相似,有的音相近,一年级小学生常把声母搞混淆。如把b读写成d,把p读成q或d、b,n、l,zh、z等不分。针对这个教学难点,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着编了一套《声母记忆口诀》用于拼音教学。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声母记忆口诀 肚子朝右b b b,女孩专心听广播。  相似文献   

8.
天津话与普通话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从声母上讲,天津活里zh、ch、sh和z、c、s的音都有,但是,天津人往往把一部分声母是zh、ch、sh的字,读成声母是z、c、s的齿音字。如把“中”(zhōng)读成(zōng),把“插”(chā)读成(cā)等。对这些不合乎普通话语音规范的齿音字,我们应当教给学生纠正的方法,指导和督促学生认真纠正。纠正不合规范的齿音字,靠一个一个地死记硬背,不但费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这  相似文献   

9.
在对山西长治方言中古音韵对比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治方言日母字声母基本演变为零声母的规律,讨论日母字中的儿系字、日系字声母的特点、成因及演变轨迹,并对其日后逐步发展为[z]的趋势作出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ZCS》为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的第7课。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3个声母z、c、s,每个声母配一幅插图,提示音形,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部分是拼读练习,zi、ci、si,z、c、s与a、e、u拼读及其他三拼音练习。第三部分z、c、s书写。第四部分是生字认读,并配有插图、儿歌。  相似文献   

11.
浙江台州府城(临海城)周边方言,东南片杜桥的字音与府城区别较大:府城的阳平和阴上单字调分别是22和42,对应到杜桥单字调中,多念213;府城[c][c‘][ ][ ]声母字,杜桥大都念[t ][t ^4][dz[ ]声母;府城[t ][t ][d ]声母字,杜桥部分念[ts][ts][dz]声母;府城部分[o]韵字,杜桥念[u]韵;府城部分[e][Ф]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Ф][ε]韵字,杜桥念[e]韵;府城部分[ ]韵字,杜桥念[u ]韵;府城[y ]韵字,杜桥读[i ]韵。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语言语音声母较为复杂,有70个辅音,分为四类:单纯声母,前腭化声母,唇化声母,复辅音声母。其特点是:塞音声母清浊对立;鼻音声母包括单纯鼻音和前带紧喉成分的鼻音;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有送气;有一整套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有复辅音声母[pr];有舌尖颤音[r],但和舌尖后浊擦音[]属同一音位,且与双唇半元音声母[w]对立。  相似文献   

13.
In orthographies studied to date, children learning to spell tend to omit one consonant of a cluster—for initial clusters, the second consonant, and for medial nasal clusters, the nasal. Explanations have included a special status for the initial consonant of a word, and the fact that in English nasal clusters are not true clusters but consist of a nasalised vowel plus a consonant. We tested children’s spelling of initial and medial clusters consisting of a nasal consonant followed by another consonant, but non-nasalised vowels, in Kiswahili. For both initial and medial clusters, the nasal was spelled wrongly more often than the other consonant. The initial position in a word does not seem to have special properties. Rather, the spelling of clusters seems to depend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individual phonemes, nasals being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spell. It is concluded that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of spelling development are necessary to draw generalised conclusions about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单地描述了溆浦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然后对中古的声母、韵母、声调在该县汉语方言中的今读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总结其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造字之初,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与声符在声母和韵母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这点大多数形声字都可通过指出某字与其声符的上古音韵关系得到说明;而部分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即在上古音韵关系中仅韵部相同或相近,而声纽却相去甚远)现象,似可从“古汉语曾有过的少量复辅音声母最终演化为单辅音声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古汉语三类复辅音声母的两种可能演变结果,可从声韵关系上对形声字与声符的“异纽”现象,给出一种合乎逻辑的系统说明。  相似文献   

16.
秉塘话是贺州本地话的一个小方言岛,具有广西粤语勾漏片的特点,精组归端,从心邪读齿间音。跟勾漏片其他点不同的是,辅音韵尾只有[nt]和[ηk]两套,端母次浊化,读[l]。同音字表收字3700多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声母是鼻音和边音的两类汉字的形音义的逆向梳理,发现鼻音和边音汉字的造字规律是:凡声母是鼻音的文字,该字的元初意义所指称对象都跟人有关、或就是人本身的称代意义;凡声母是边音的文字,该字的元初意义所指称对象都是动植物或抽象行为、事物、条形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说文解字》“A,AB”且“B,AB”式联绵词,得91组,反映许慎对联绵词不可分训的认识及其处理策略。按照声韵特点对91组联绵词进行了分类,并对91组联绵词的上古音声母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联绵词中次清声母较少的现象为上古汉语“一清一浊”二元对立格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非双声联绵词的声母分布和组合情况与复辅音的类型契合度较高。联绵词声母分布对研究联绵词的来源具有一定启发意义,认为裂变重叠应包括声韵母的裂变和复辅音声母裂变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有效反切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我们认为《唐书释音》声母系统应该是一个反映宋代读书音的声母系统,既有对前音义反切的继承,又透露出作者在不经意之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浊清化和入声消失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全浊声母擦音先清化,全浊声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先以平仄为条件发生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化,然后再清化。入声消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入声→p、t、k尾失落→保留喉塞尾→浊入归阳平→次浊入归入舒声、清入独成一类→并入舒声。全浊入声变舒声当在平声依声母的清浊发生送气和不送气分化之后,次浊入声变去声当在阴去、阳去合并之前,清入声的演变是最后进行的,先经历了一个独立调类的阶段,然后归入舒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