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伟 《出版广角》2018,(6):15-18
"一带一路"倡议对主题出版"走出去"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主题出版走入"一带一路"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和出版单位联动响应,积极作为.作为唱响中国主旋律、传播中国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出版活动,主题出版成果的输出成为出版单位紧跟时代要求、担负职责使命、发挥出版功能以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参考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竞争与国际传播转入数字空间的当下,数据资源是提升国家全球竞争地位的关键性资源和国际传播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实际作用力量.后疫情时代,物理空间阻滞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了数据资源在面向全球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优势,技术逻辑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持续增强.中国出版"走出去"也面临如何有效提升网络空间可见性的问题.文章通过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中的数据资源应用类型、应用价值、应用思路和应用反思等,为提升后疫情时代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出版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体现。出版走出去战略是加强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出版走出去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制定和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进入新阶段,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出版产品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方面,其"走出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中国数字出版产品想要进一步"走出去",亟待政府、出版企业和出版行业协会共同发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大力拓展渠道平台,坚持精准施策和效果优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更深度地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自"丝路书香"工程实施以来,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支点从欧美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照下,尽管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应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的受众细分工作,在受众本位思路的指导下,加强深耕内容建设,在翻译工作中融入跨文化传播理念,尤其应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在为海外用户提供文化内容和阅读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1):11-21
主持人语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出版肩负着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责任.如何使中国出版真正走向世界出版的主流市场,如何将中国文化的巨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004年下半年,国务院新闻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都标志着汉语文化海外推广进入了政府强力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7.
出版"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际传播视角对目前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出版"走出去"的效果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首先,关注国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阅读喜好,精心策划选题;其次,注重翻译质量,在尊重原作原意的同时,做到翻译的国际化表达;最后,选择国外受众习惯使用的平台、渠道或方式进行图书推广.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海外爱国华侨华人在对外出版中的作用.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从目的 语文化群体的需求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加快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申琳 《出版广角》2018,(13):33-35
随着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飞速发展,童书板块迅速崛起,与教育图书、社科图书并列成为三大图书出版板块.本土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原创中国童书作品屡次荣获国际奖项,将中国童书推上世界童书的舞台.伴随"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童书出版应通过培养本土创作作家,塑造优秀作品,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参加国际书展,举办童书论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实现中国童书"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同心圆式传播、武侠玄幻占据主流和版权意识增强是目前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所呈现的三大特点.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在于准确的内容定位、中国文学网站的支持,以及抓住了欧美网络文学市场空白的机遇,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网络文学"走出去"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张兵一 《出版广角》2018,(13):29-32
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实施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主要体现在图书版权输出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上.但是,中国图书"走出去"正面临一个阶段性的重要挑战——图书版权输出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如何去除无效供给,提高输出图书在海外图书市场的实际影响力和实效性,提高中国图书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陆朦朦 《编辑之友》2021,(11):39-43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类交往实践的广度与深度,跨文化传播同样面临着新情境,尤其在视频化、图像化内容成为人类日常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媒介形态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视觉化转向趋势明显.正确认识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指出视觉化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优秀案例,总结并归纳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视觉化创新路径,旨在提高出版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有效介质在异域文化中自我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4.
杜都 《出版广角》2016,(12):11-13
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出版"走出去"也就是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变大变强后出版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版"走出去"将会在此背景下拥有更为成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中国注重把眼光瞄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舞台.我们的图书、期刊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只能是边缘点缀,无法进入主流市场.这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世界了解中国都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6.
赵刚 《出版广角》2021,(2):39-41
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出版社积极探索"走出去"之路,不仅能开发新增量,提升自身经济效益,还能履行"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助力中华文化多维度国际传播.面对现阶段及未来出版业"走出去"的竞争局面,地方出版社需在做好传统内容产品和推广渠道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多元产品,构建品牌运营路径,进一步增强实力、活力,在服务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助力自身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东盟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新闻出版作为一种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文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同时作为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新闻出版对东盟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应在展现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积极寻求文化共鸣和文化共创;改进沟通策略,使沟通形式更加国际化、多样化,加强海外受众的感知与认可,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并结合"互联网+""文化+"等经济发展新趋势,以更丰富的文化传媒产业形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各国合作共赢,为中华文明的世界交流和未来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历来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工作,将相关工作上升到贯彻国家战略、展示中国形象的高度。文章从“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传递中国主流声音”和“创新传播方法渠道,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走出去”工作中所开展的探索和创新,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为国内出版业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尚毅 《新闻爱好者》2022,(4):102-104
以海外华文教育课堂教学为分析样本,从中考察海外学生受众群体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形态,提出中国国际传播多元化体系建构中海外华文教育四方面的补充赋能作用及其场景传播效应提升方式,助力中国主流媒体营建良好国际舆论环境,赋能国际传播"五力".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世界和谐发展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看,作为交流的工具,汉语国际推广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需要,对提高中国政治影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加快中国文化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